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课外阅读;重要性;现状;对策
  
  
  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基本共识。正所谓 “开卷有益”,大量实践表明,广泛阅读有利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学习成绩。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写作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鲁迅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与写的问题,他在谈到写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其实,生活的准备当然是有的,他只不过没说罢了。鲁迅这里强调了读的作用。古人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阅读的数量多(三百首),质量好(熟读),会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之一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注重的,阅读能力对一个在社会上生存的人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它关系到能否顺利的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同时,阅读能力还对学生自学能力有巨大影响。
  一、阅读的现状与原因
  据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率逐步下降的趋势明显――小学生的阅读率为62.8%,初中生为48.7%,高中生为39.6%。18岁-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调查发现,超过三成学生拥有的图书数量少于10本,六成学生的个人藏书量不到20本;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由于调查的局限,这个数字还不一定准确,也就是说家庭藏书未必达到这个数量。调查显示,在10个中小学生中,每学期读1―4本书的约有4人,5―10本的约有4人,11本以上的约有2人。如果按每个学期五个月计算,每个学生都按读的最多的算,80%的学生每个月的课外阅读量也不会超过两本书。一些家庭里,可以有高档的电器、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的影子。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在农村,现在基本上找不到像样的书店,偶尔看到的也是卖一些幼儿识字及学生教辅读物的小摊。所以以上调查统计的范围可能只是局限于城市。
  造成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目前,大多数学校评价教师仍是以升学率为唯一依据。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短期效益”,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只教讲读课文,放弃自读课文;只学重点语段,课本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也没有时间让学生细细地感受、去欣赏、去体味,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只会抠名词,背段意,根本不会独立地阅读一篇文章,更不会评析与鉴赏。
  另外,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以至于现在的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选择能力差。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沉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竞争,使不少喜欢阅读的学生难以开卷,课外阅读成了奢求。
  一些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误认为课外阅读影响学习成绩,不鼓励甚至反对学生课外阅读。
  (二)电视、游戏及通俗读物的冲击
  如今,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子游戏厅、网吧遍布城乡,通俗读物充斥市场。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读通俗读物上,从而放松了对文学名著的阅读。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一)减轻课业负担,还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们首先应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走出来,解放思想,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出封闭、狭隘和沉闷的死胡同,进一步让课堂向社会和自然界开放,恢复知识生动丰富的本来面目,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如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为学生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内容,使学生个个参与、人人锻炼,使学生的智慧受到启迪,能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中。
  在以色列,当小孩稍微懂事的时候,母亲便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上一滴蜂蜜,然后叫孩子去吻它。这种传统仪式意味深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懂得书本是甜的,日后要爱不释手。这说明,阅读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我们也要去制造一些“蜜”,比如开展文学名著(片)欣赏、赛诗会、读书论坛、演讲台等丰富多彩(避免枯燥)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提高。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指导,要帮学生解决读什么、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校图书条件给学生列出课外必读书目,或开列选读书目,并有具体的措施来督促落实,另一方面,阅读还应满足学生的自主性需求。教师的推介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 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使学生知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逐渐明白了课外阅读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是课堂教学的有力配合。
  (三)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形成共识,
  首先,学校统筹安排,以语文老师为责任人,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共同营造比较宽松自由的校园阅读环境。拓宽阅读渠道,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以及人生的影响,有条件的要开设阅读课,使课外阅读与第一课堂结合起来,真正让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课外阅读的地位,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其次,班主任、语文老师密切配合,通过家长会、家访、告家长书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与学校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达成共识,取得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督促与指导。其三,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协调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课外阅读不需要集中大宗时间,每次五分钟也可,十分钟也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重在积累,贵在坚持。
  (四)加强对农村阅读状况的关注。
  现在,农村的阅读状况更加堪忧,一方面,由于远离书店,造成了购买的不便;另一方面,书籍的价钱相对于他们的收入来说有些偏高,这样也影响了大家阅读的积极性。如果也能像家电下乡一样,搞一些书籍下乡,让农村的孩子也能看上一些价廉物美的书,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五)减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
  不可否认,看电视能增长孩子的见识,使他们能够比较直观的感受事物,但同时,电视带给我们的往往是现成的东西,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思考,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就会影响孩子的想象能力。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为普通读者们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小说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一门困难而复杂的艺术,你不仅要有能力去体会作家非凡的技巧,更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进入艺术家为你所创造的境界,领悟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好处。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阅读就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总之,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他们热爱读书,真正走出课外阅读的困境,从而真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为教师打开了一扇关照学生心灵的窗口,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可谓一举两得。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进行长时间的努力才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67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