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遵照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改善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出小朋友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进行探究、交流讨论,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效率。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浅要谈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策略
  
  重庆市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其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也应与之相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作为直辖市区县的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进行更多深入的探讨和实践,比如如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里,运用现有教材和教辅资料,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和交流环境,来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呢?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效,形成教学互动、探索创新的活跃局面,我想这是每一个老师需要用心考虑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若干实践问题,谈谈自己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些体验,抛砖引玉与同仁共享。
  一、更新教育观念
  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动进入数学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要的教学观念是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小朋友们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组织、引导与交流讨论,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核心。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有更多机会去体验成功与探索的乐趣。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主动学习才是生动活泼的,才能完成最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通过书本学习之后,达到忘掉书本的境界,然后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教育的意义。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要尽量要小学生处于自由参与表达的学习状态中,创造人和的轻松气氛。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总结思考,这比老师口口声声在讲台上讲课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孩子的亲自摸索,亲自探究,亲自找到答案,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情感体验。
  二、营造轻松环境
  营造轻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密切关注学生发展动态。说到学生的发展动态,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有效的数学情境,创造出有生活气息的活泼氛围,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下面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情境教学。在课堂上我是采用游戏+引导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通过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到所学知识的状态中来。教师:我这有有一个数字:48,你们能通过哪几种方式乘积得出这个数呢?学生:6×8!教师:对,这是一种方式,还有呢?学生:4×12!教师:这也是一种可能。还有吗?学生:3×16。通过类似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还能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体会到思维的方式与乐趣,充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积极动手实践
  带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鼓励小朋友们进行讨论交流。对于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一定要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和推理验证等过程后,才能形成自己对数学模式和逻辑的有效理解和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来组织引导,应该有着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交流式的学习是要把学生整体中的思想进行重组和优化,以群体的力量来提升智慧和解决问题。交流的学习首先要保证每个人的独立思考,给他们足够的思维思考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借助实践的方法来解决逻辑思维的问题。在实践完之后,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去与其他同学交流,培养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引导走进生活
  让数学进入生活,用生活带给孩子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基础,归根结底还是生活。因为,作为教师,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体验上并驾齐驱,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生活中的“加减法”。有学生说买菜时找钱,有学生说坐公车时位置的减少……这时老师可以择机进一步深入,指出:“当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要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做游戏,总共有27位学生,其中男生13名,女生14名,由于游戏规定男女数量要平等,所以多出女生数是14-13=1(人)……”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逐步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实际的能力。如果用生活来带动数学学习,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的交融才能真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把课堂让给学生,把生活留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让孩子们不断创新,培养出真正的综合素质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89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