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锡祥 席强伟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从创新工作理念、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助困育人等方面提出了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工作 对策 思考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思考应对措施,是每个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生源质量下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生源质量有所下滑。在“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高,高职院校属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在招生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生源情况显得更加严峻。高职院校学生构成复杂,有三年制专科,有五年制高职,部分院校还有中专,多个办学层次的学生共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2.学生的个性化给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0后,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依赖性强,适应环境能力弱,集体合作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自控能力较差。学生普遍自主意识强,责任意识弱。他们强调彰显个性,要求自主选择权。这些都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互联网的普及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的普及是利弊兼有。一方面,网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视野和方法,可以更快、更好地与同行进行工作交流。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给学生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首先,网络上西方的自由化思想使得学生深受影响,大量便捷的信息接收使得学生见多识广,更有主见、更富个性,要使学生信服管理人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次,网络的普及也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阔,从而使得教师在信息获取方面的权威受到动摇。另外,网络的虚拟世界也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个别学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4.管理现状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紧张的问题,很难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上去。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在日常的具体事务中维持,一直存在制度不完整、不健全的问题,同时,由于新情况不断出现,随时有应急规章制度出台,造成制度上的不一致和缺乏连续性,使得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
二、新形势下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明确一个中心,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传统的学生管理观念强调的是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学生工作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敬而远之,不容易深入到学生内心世界。因此,学生管理部门应该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以实现和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管理工作充满人性关爱。
2.深化两项服务,夯实学生管理工作基础
(1)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坚持把握就业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为毕业生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坚持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健全就业信息发布网站;坚持深化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教育工作,从低年级开始就设置就业指导课,使学生一进校就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持开拓就业市场,建立相对固定的就业市场网络;坚持落实就业工作经费,加快就业指导部门的软硬件建设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为就业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2)润物无声,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当前,高职学生群体面临着各种压力,由此导致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了种种问题,心理问题已凸显为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要配备心理教育专业人才,建立院、系、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坚持做好新生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大力倡导“爱己及人,助人自助”的心理教育新理念,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评价自我、积极构建自我,塑造适应社会的健全人格。
3.实施三项工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铸灵魂工程
第一,紧扣职业教育内核,突出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需要,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坚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深度整合教学资源,突出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以岗位基础课及岗位课程为主体开展行业职业素质教育;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勤工助学、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事一定岗位的工作,或劳务,并与实习单位员工同等要求,使其适应真实的职场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纪律习惯,强化职业道德意识,规范职业道德行为。
第二,紧贴高职学生特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活动多集中在公寓、社团,大部分学生有上网的习惯。要适应这些新的形式特点,学生管理工作就不能仅满足和停留在课堂上和教室中。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学生党建“三进工作”。一是学生党建进公寓。在公寓开设党员活动室,建立以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题、以服务广大学生为途径的党支部活动新模式,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二是学生党建进社团。建立党员联系社团的制度,加强党组织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广泛组织社团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三是学生党建进网络。抓住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的心理,主动抢占网络教育新阵地,建立主题教育网站,将学生党建由现实世界延伸到网络世界。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强素质工程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要致力于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文环境。主动传承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德育教育体系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校外建设德育实践基地并积极拓展德育实践基地功能,构建一个融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为一体的文化育人环境。二是打造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主动对接企业文化,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元素。推动校企文化互动融合,实现校企文化联姻,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三是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组织开展校园技能文化节、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3)积极开展助困育人,实施送温暖工程
针对传统资助模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坚持“助困与扶志、助困与自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多元的资助体系,一方面构建完善的资助体系,不断开拓勤工助学岗位;扎实开展助学金评选活动;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完善助学贷款的各项机制。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另一方面充分发掘育人功能。坚持把育人主线贯穿在资助工作的全过程,通过资助工作,引导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贫困学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其学会感恩、学会诚信,日后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三、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
1.如何进一步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学生管理是对在校大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如何明确权限关系、建立健全责任制、优化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尚需进一步实践探索。
2.如何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周期短,学生层次低,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需要有一支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理想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应该包括四个职业岗位:思想政治辅导员、就业辅导员、心理健康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各岗位辅导员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然而,师资紧张的现状却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如何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尽快完成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3.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学院实行的是学生工作处领导和各系部分管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制度,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管理工作常出现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滞后的现象,甚至引发学生衍变为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梅纪萍.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2]刘冬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培养合格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9).
◆(作者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7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