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的语言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根据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农村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重儿童化,恰当使用地方儿童化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辅助语言得到充分的运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农村;低段,数学教学;儿童化语言;辅助语言
  
  有不少的教师认为小学低段(也就是一、二年级)的学生难教,尤其是农村低段的学生更难教,认为他们见识少,学前知识匮乏,智力发展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难明白,就别说正解理解和运用。因此都不愿意在低段任教。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曾经进行了从低段到高段的数学教学,又从高段回到低段的数学教学。通过教学对比,笔者感触最深的是:在农村小学低段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根据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性来进行适当的语言调整,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1.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农村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多少学前教育。并且入学年龄往往都偏小,六岁左右就已经入学了,这样一来,他们相当于是幼儿阶段直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因此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也不过是在玩中进行的一项活动。这样他们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就会由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前教育,智力发展不均衡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对老师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不能了解透彻,不能和教师同步。另外又因为他们刚刚升入小学接受教育,以前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加上又换了新环境,有不少的孩子就无法做到当众大胆,语言清晰的进行表达。所以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而且他们还喜欢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儿童语言来进行与别人的交流。再加之,低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相当的容易冲动而多变。学生这时自我控制能力和幼儿阶段相比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同时,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新鲜的感觉,加之又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什么事都想,也敢去尝试一下。因此对他们来说,每次学习都是一次难得的自我表现机会。但他们在课堂上活动的时候,依赖性又比较强,尤其是依赖老师和他们的合作。因此,每次只要老师起了头,他们就会开始按照他们的理解方式去开始完成自己的学习活动。
  2.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语言应注重儿童化
  通过实践教学及课后教学反思,笔者觉得和儿童说话,必须要做到“儿童话”,还要恰当使用地方儿童语言。因为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从小就用方言进行说话,与人交流,进入一年级,一下子就要求他们用规范的语言来和同学,老师交流,他们是有些不适应的表现表露出来。儿童的语言表述和书面的、成人的表述是不一样的。当教师变换语言角度把书面规范语言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这样对他们注意力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强,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降低,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对于新入学的儿童来说,他们使用的语言几乎是地方口头语。儿童从口语,地方儿童话过渡到正规的书面语,还有一段极其复杂而又微妙的过程。那我们教学中是否可以把书面语句变成和他们很合适的地方儿童语进行教学,再在他们理解掌握了新知识的基础上转为书面语,规范的课堂用语上呢?这一点,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尝试过,效果还真不错。
  例:在教学“>、<”的认识时,虽然有图配合比较进行教学,但这一节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易掌握住关系符号开中向谁。往往把“>、<”搞混淆,弄不清,记不住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用“<”。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关系符号所代表的意思。于是便把这部分内容分了两步进行教学,并把书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他们自己常用的语言――地方儿童语。
  第一步:教学时告诉他们关系符号的开口向谁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不用抽象的书面语术语:“开口、尖角”,而把它们转化为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大嘴巴,小尖尖”。
  出示例子: 4 和3比谁大
  生:4和3比,4比3大
  师:我们就用一个符号来表示4和3的大小关系。
  4>3
  师:读为4比3大
  师:我们看4比3大,这个符号的大嘴巴向着4,小尖尖向着3,说明了4比3大,3比4小。
  师:再看一例:1和3比谁小
  生:1和3比,1比3小,3比1大
  师:刚才看的4比3大时,用的符号的大嘴巴向着4,现在3比1大,那符号的大嘴巴该向着谁?小尖尖又应该向着谁呢?
  生:大嘴巴向着3,小尖尖向着1
  师:我们就用另一个符号来表示3和1的大小关系。
  1<3
  师总结:两个数比大或比小时,谁大,连接它们的关系符号的大嘴巴(也就是开口)就向着谁;谁小,关系符号的小尖尖(也就是尖角)就向着谁。
  第二步:教给他们关系符号的名称
  师:从上面的比较看出:这两个关系符号的开口方向是不同的,两个数比较时,大的在前面,关系符号开口向左叫“大于符号”写作“>”。开口向右的叫“小于符号”写作“<”。
  以上教学用地方语“大嘴巴”替代“开口”;用“小尖尖”替代“尖角”突破关系符号的向谁问题。这样一教学,一课时下来,学生把这两种较易混用的符号分得清清楚楚,在以后这类比较大小的作业中,错误率几乎为零。
  又例如,在教学加法关于“十”号的认识时,笔者就把“加”的意思变成了地方儿童语――合起来(凑在一起)。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说“加”起来。而是在他们懂得了“加”就是把两样或几样东西合起来或凑在一起这个含义时,再出现“十”这个符号。学生也就能举一反三,知道“十”就是合起来,凑在一起,反之合起来,凑在一起就用“十”表示。这样一教学,他们既懂得了什么是“十”号,还知道了什么时候用“十”号。为以后教学解决问题又打下了基础,同时又顺利地完成了本节教学任务。
  3.农村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应注重辅助语言的使用
  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基于此,教师在备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然而教师在设计教学语言时,往往注意到设计导入语,讲授语,结束语等,却忽视了教学语言中的另一成员――辅助语言。辅助语言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能运用生动、准确、启示性的语言,对于整个课堂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3.1 好的辅助语言能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衔接自然,环环相扣。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各部分知识逐步扩展、加深,纵横交错,螺旋上升,形成立体式的知识结构,在一节数学课中,教学内容一般是一个知识点,但它又和其它知识紧密联系,并且此知识点分成若干部分层层深入。这些内在的外在的联系便可依靠教师的辅助语言来帮助完成。例如在教学《三位数减法》时,其中有一课时是退位减法,该课时又含两部分内容:十位退位和连续退位。在结束了十位退位的内容后,笔者设计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已经掌握了计算十位退位的减法,那么,你能根据十位退位的减法方法完成此题吗?”跟着出示有关于这一知识点连续退位的例题让学生接触,短短一句话,既总结了上半节课的内容,又自然引入了下一个知识点。
  3.2 好的辅助语言能增设情景氛围,使教学课堂充满趣味,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严肃”的。的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而恰当运用辅助语言,使课堂不枯燥,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例在教学了《分一分》后,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要同一类的分在一起。这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练习。在展示练习时,并没有要求学生直接做题,而是对学生说:你知道它们谁和谁是好朋友吗?请你帮忙把它们的好朋友分别找出来好吗?学生在老师的提问辅助语言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分类知识的理解。
  3.3 好的辅助语言能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体现教师的教育机智与技巧。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在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这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辅助语言过渡。例如:在讲完连续退位减法后,笔者出了系列题让学生判断对错并改正。一名学生未正确完成,班上其他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并喧哗起来。笔者对这名学生没有指责而是亲切地对他说:“你别慌,再仔细检查看自己究竟在哪儿马虎了?”同时对班上其他学生说:“孩子们,请你们同桌议一议这道题该怎么做才合适?”这样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去思考该题同时也进行了课堂教学点的巩固。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辅助语言还需注意表达准确,既富有科学的准确性,又易于贴近学生让学生接受,说话有感情,表达要有艺术性,语言具有教育性,能感染学生,并且紧扣教材,力求精简,不要让辅助语言成为“口水话”。
  通过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笔者相信,适当利用地方儿童话语言进行适时的课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术语变成低段学生熟悉的口头语,因而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新知识,同时也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交换打下基础。而一节课也好比一个工程,整节课的辅助语言就像工程中的小螺丝钉一样。工程的成功离不开小螺丝钉的优质,一节课同样要精心设计、恰当运用辅助语言,才能使教学最完整,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9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