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特色发展实践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旭东 陈立波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办出学校特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赋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学校特色发展作为吉林省辽源市发展性教育要素之一,为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思路,对于改变“千校一面”的状况,提升内涵品质,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内涵
  (一)关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学校特色是指学校在某一范围内,与同类学校相比,自身所具有的独特办学风格。也就是说,在办学过程中,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传统,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和风格。
  学校特色一般具有以下个性特征:
  1. 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学校特征。不同时代的学校由于受时代文化的影响,都具有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即使在同一个时代,也要受地域文化、地区文化、学校文化的影响,而具有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特点。
  2. 优质性。学校特色,一般是指某因素、某事物、某方面优质的个性,即先进的、好的、完善的、科学的,是对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结果。如,学校某方面的工作特色就是指那方面工作的先进经验;某方面因素的特色,就是指那方面因素的科学构成;某事物发展的特色,就是指那种事物发展的基本程序;某过程方面的特色,就是指那种过程的健康运行机制;某群体的特色,就是指那种群体的优良特殊风貌等。
  3. 独特性。学校特色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独特个性,特色是独有的,是比较而存在的,是区别其他而存在的,不是普通而通用的,不能把它狭隘地理解为某个教育要素的个性。所谓特色,就是“你无我有”或“你有我优”或“你优我精”。独特性也是具体的,学校特色可以包括整体特色、局部特色、方面特色、学科特色。
  4. 发展性。特色具有比较稳定的行为特征,它存在于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存在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存在于学校的干部师资队伍建设中。相对其稳定性而言,其本身具有发展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学校特色是可变的、可转化的、可发展的。随着时空的变化,特色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所以,特色建设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终身的,应当用发展眼光发展学校特色,完善特色。
  (二)学校特色的结构和形式
  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内隐与外显的统一,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贝塔朗菲系统论的观点,学校特色的结构是由理念要素、行为要素、视觉要素互联互动、相辅相成而构建的。
  1. 内核层――理念要素。是学校教育思想在办学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办学宗旨、学校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策略等,是对学校现实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学校教育发展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及对学校教育发展前景规划而得出的思想结晶,是形成办学特色的思想动力和支配力量,在学校特色的整体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也是核心内容。
  2. 中介层――行为要素。是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行为表现形式,包括选择教育目标的方式,调整教育内容的方式、教育途径的方式,筛选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方式等等,是学校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
  3. 外显层――视觉要素。以视觉作为媒介,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等抽象语言转换为具体的抽象符号概念,以有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处于学校特色的表层,是理念要素和行为要素的外化,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校园建设等。
  二、学校特色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特色发展,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航标,是办理念先进的学校、质量较高的学校、文化先进的学校的教育价值追求所在。
  (一)办学理念现代化
  辽源市提出的发展性教育思想,是着眼教育未来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思考,是对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凝练,“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协调发展”的发展性教育思想内涵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理念。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能否实现特色发展,首先是思想问题、观念问题,具有超前的思维、现代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前提。现代办学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来自对时代脉搏的敏锐触摸,来自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来自坚持不懈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前瞻性,贯穿于学校的整个办学实践中。如,我市第五中学在传承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衍生出“培养学生人性与灵性,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东辽县实验小学坚持多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探讨,着眼未来,抓住学生这一主体而形成自己的特点,确立了“现代小公民教育”的办学理念;市第四中学从适应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学校的“阳光教育”发展理念;还有的学校通过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引进有关素质教育的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成果,对传统教育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科学的办学思想,如快乐教育、成功教育、生活教育等等。上述办学理念的提出,既有前瞻性思考,又遵循教育的科学性,使具体学校教育的构建行为呈现优秀的特色。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学校特色发展是以某种教育模式为主要存在形式的,教育模式是对学校特色的概括,是特色学校的旗帜。只有以某种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为指导,抓住学校的基本特色,选准关键词,用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构成学校特有的教育模式,才能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教育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指教育发展战略的模式;中观,指办学模式;微观,指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培育学校自身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呢?
  每所学校因历史传统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不同、物质条件不同、生源不同、教师素质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办学风格。但无论哪所学校,都要根据国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方针、政策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合理确定适合自己的具体目标,形成学校教育工作的程序和活动方式,使学校从教学到管理处于和谐稳定状态,走出自己的办学道路,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加以表述,就成为学校的教育模式,从而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学校特色。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办学特色主要依靠教学特色来实现,教学特色是办学特色的物化。建立特色的教学模式,将某些教学要素进行重新优化组合,进而逐步形成发展性教学模式。比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两个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系统中这一要素的地位,由此催生出市第十九中学“双主体教育”、市十七中学“目标导学.生本高效”等教学模式的产生;在教学过程子系统中,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要素,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目标分解、分层教学,由此构建了市第十二中学的“双分”教学模式、市第七中学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等等;在教学方法要素中,发展性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市实验中学的“探究发展” 教学模式、市二实验中学的“问题式”教学模式、市灯塔中学的“四学”教学模式等等。这些特色化的教学模式,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模式,最后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学校文化个性化
  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内涵的积淀,这种积淀经过不断提炼和无间缝传承,促成了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形成。学校文化是对学校特色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展现了学校文化的魅力,学校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和个性。
  学校文化的生成与传递离不开校长的文化领导,具体体现校长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也就是要回答:“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一个有着丰厚思想内涵、独特办学思路的校长才能孕育出多品种、高品位的学校微型文化“场”,并以此产生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为此,要用个性化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这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灵魂和精神。
  1. 精神文化凝聚人心。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较为稳固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工作生活态度,它弥漫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的校训、校风、校歌及师生的精神面貌等,这些文化元素会潜移默化地对师生心理和行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师生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2. 物质文化浸润心灵。学校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等厚重的文化底蕴可以塑造学校精神,整洁、美观、舒适的校园能陶冶师生的思想情感,景点、雕塑等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师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内化到师生心灵,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群体价值观。
  3. 制度文化规范行为。制度文化能形成“软约束”,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章可循。辅之以扶持、激励、协商、对话等柔性管理手段,营造宽松、科学、民主的氛围,既激发整个教师团队为学校的愿景而励精图治,又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师生行为。
  4. 行为文化塑造群体。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现阶段的显露,要在传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美“动态”的活动文化。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师生关系和日常活动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折射并将其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而显现和提升群体行为,逐渐形成为学校的行为文化。
  学校特色发展是辽源市发展性教育的主旨,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学校只有寻求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最优模式,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变“千校一面”的单一化为特色化、多样化,就会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4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