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美学”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学语文教学所凭借的材料主要是课文,木论课文用什么形式编排在一起,一般说来,大都是名家名篇、美文佳作,都是具有美育作用的。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是集各种美的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因此,新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文艺作品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特殊作用,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跳出,从家庭到学校的生活圈去认识社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逐步养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学鉴赏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活动,是美感的接受和艺术的再创造。而文学鉴赏的核心却在探索一个“美”字。从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来看,一般地说,高中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认读能力和识记能力,而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都有待提高,这就为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进行鉴赏训练提供了空间。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探幽访胜,含英咀华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美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渐染和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得到升华,并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心灵的洗涤,达到灵魂的净化和美育。
  1 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训练,把美育注入课堂,首先,要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鉴赏文学作品要从作品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创作背景,创作意图的了解,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对作品进行感知,感情体验,想象理解等。不可否认,学生的社会阅历较为肤浅,思考生活的能力还很单薄,往往阻碍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时,驱动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它能把读者带进文学作品创设的情景中,激发起求知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注入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能帮助学生感受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因此,在教学中多采用美读的手段,可以沟通读者与作者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美读时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所读的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的那个样子。所读的若是文言文,就用各地读文言文的传统读法,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老对美读提出的具体要求,正是我们训练的一把钥匙。实践证明,通过美读,可以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可以充分感受到文章中丰富的形象,可以品味出文章蕴涵的丰富意义,是一次美育的陶冶过程,也是一次文学作品美的欣赏过程。艺术作品之所以没有一处多余的和纯粹偶然的东西,一切都从属于、趋向于一个整体,就因为有饱含着情感的思想这块磁石,吸引着原本是散漫零乱的意象,并把它们联结、聚合成和谐完整的意象体系。如我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指导学生抓着题目中的“别”字,感受作者再次告别康桥时的心情、思想。这样,就很容易走进诗歌创设的情境,理解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2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美
  学生初接触文学作品所获得的印象往往是那些比较明显或表面的动人部分,而作品的深层含义,整体意蕴,特别是比较精妙的地方,常常要经过反复品味,或教师点拨指迷才能豁然开朗。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关键词语或点睛之笔,细细探索吟味,发现“美”之所在,把握“美”之意蕴。文学作品并不直接向读者灌输什么,而是借助形象去间接地传达什么,常常言在此而意在彼,需要驱谴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表达中的空白,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在教学《祝福》时,学生的注意力常放在祥林嫂一生悲苦命运的经历上,而对她所受的精神摧残却体会不深。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祥林嫂平静追述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情节,帮助学生体会这两段追述仿佛是不必要的重复,实际上却是富有潜台词的描写。像祥林嫂这样接连遭到不幸、孤苦伶仃的妇女,是非常需要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她却没能得到。她不得不逢人就诉说,来求取别人的同情和安慰,甚至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也尽情倾诉,已经反复过无数遍了,才达到这种背诵如流的程度。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反复咀嚼自己的痛苦!她的痛苦和不幸,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淡薄,而是始终如一在折磨她。祥林嫂的追述,比亡犬失子的场面,比悲哀痛苦更强烈、更深刻。亲人的死亡,固然不幸,但还不一定是最难以忍受的,失去精神的支柱,而又求取不得,还要接受种种鄙视和嘲笑,才是最难忍受的折磨。悲哀痛哭,不一定是最痛苦的内心表现,像祥林嫂这样欲哭而泪干,又无感情变化的诉说,难道不是包藏着更深沉的痛,更能引起人们同情和思考吗?
  3 引导学生鉴别评价美
  文学鉴赏仅仅让学生接受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是不够的。人们在感受欣赏美,探索发现美的同时,往往会对美作出判断,作出评价。比较欣赏阅读是一个好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如果诗歌意象的跳跃,散文意境的体味,小说人物的剖析,戏剧潜台词的挖掘,都由教师越俎代疱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还不如让学生自行阅读,从中有所感悟;更不如在初有领悟之后,通过比较阅读,使自己的认识向理性飞越。运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开拓思维的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在《祝福》的教学结束时,我让学生把《祝福》和《药》两文进行比较阅读,欣赏作者在主题、结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等方面的独到之处,特别是《祝福》中环境是以乐景写哀景反衬对比来加强悲剧色彩和《药》中以阴冷萧瑟的景象来渲染悲剧气氛的匠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美学”知识注人其中,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真正探求文学作品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素养,丰富学生阅历,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等都有很大好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6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