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赞赏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孩子需要的是赞美与鼓励,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亲人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幼儿期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可以决定一个人将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简单地说,幼儿是否赏识自己,决定了他将来是否幸福、成功。为了让幼儿学会接纳、肯定进而赏识自己,使“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②,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赏识”的艺术。
一、肯定幼儿的几个身体动作。
学前期的幼儿,对成人的身体还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成人抱抱、摸摸,小班的幼儿甚至喜欢与成人贴贴脸颊,这是幼儿对爱的需要也是对爱的表达,同时希望成人能以同样的方式来表示。作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对幼儿进行肯定、表扬。
1.看着幼儿的眼睛说话。成人之间在谈话时,要求看着对方的眼睛,以表示尊重。教师在肯定幼儿时,也一定要看着幼儿的眼睛,幼儿除了在教师的言语中还可以从教师鼓励的、赞赏的眼神中接受到自己受肯定的讯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善于让眼睛说话,与幼儿进行交流。
2.靠近幼儿。肯定幼儿时,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别忘了靠近幼儿,这是增加教师与幼儿之间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
3.微笑着。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肢体语言之一就是微笑,微笑着表扬幼儿,会更有亲切感与说服力。
4.真诚的说话。在肯定幼儿时,教师说话时的语气、语调要真诚,是发自内心的声音,特别是对那部分平日里顽皮又“事故”频频的幼儿进行表扬,不能给幼儿一种敷衍了事的感觉,而要让幼儿感到像母亲般真诚、亲切!
5.温柔的摸摸幼儿的脑袋或拍拍幼儿的背。这类动作表现在与幼儿的近距离的接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一个回答、一个想法、一种行为及时表现出肯定与赞赏的动作,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表扬要及时、适时。
表扬效果的好坏有一个最佳值,对学前期的幼儿来说,注意力不够集中,很容易分散,持续的时间也很短。时间久了,表扬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教师要掌握这个最佳值,及时地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表扬要具体、到位。
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时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幼儿的思维具体、感性,所以表扬时要具体地说出值得肯定的细节或行为,这对于年龄越小的幼儿就越重要。比如,表扬小明的助人行为时,可以这样说:“小明做得很对,今天你帮小强脱衣服,下一次小强也会帮助你,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这句话就比:“小明乖,这才是个懂事的孩子!”要具体、有指导意义。又如,肯定幼儿的图画得好,可以这样说:“这幅图画的真棒。颜色很漂亮,蓝色的天空、红色的太阳、白色的云朵、绿色的湖水、黄色的船,搭配在一起特别鲜艳。你把湖中的水草与湖水用两种不同的绿色来涂上去,真会想办法!”
四、表扬要诚实、适度。分享幼儿的愉快。鼓励其继续努力。
学生对教师存在“向师性”和模仿的心理特征,“学生‘向师性’的特征,决定了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教诲,希望得到教师的注意、关怀和鼓励,愿意以教师为表率”⑤。表扬虽然是很好的教育策略,但是千万不要滥用,为了建立幼儿的自信心,有的教师可能随口表扬孩子一下,其实,这种不符合事实的肯定,会让幼儿觉得,得到肯定和称赞很容易,表现很糟也没关系。肯定了不值得肯定的行为,不仅不能让幼儿学到良好的行为,甚至可能助长了不良的行为。一旦幼儿看穿了,老师的威信和教育影响力将大打折扣。教师表扬幼儿的态度要诚实,以事论事,虽然难免有鼓励性的表扬,但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度”,幼儿受到表扬后,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分享幼儿的愉悦之情,利用幼儿“向师性”的特征,鼓励其继续努力。
五、无声的肯定――让幼儿独立完成
幼儿在游戏时,教师对幼儿做的事情感兴趣,幼儿也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肯定。当然,当我们感兴趣时,仍要坚持以幼儿自己的行为和感受为中心。学前期的幼儿开始进入一个寻求独立自主的阶段,对许多感兴趣的事情,都希望尝试自己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桑代克,“他把人和动物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映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尝试――试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作为教师,让幼儿去独立完成,幼儿会感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这是对幼儿个性和能力的肯定。即便发现有的情形对幼儿来说难度太大了,想和幼儿一起玩,以便进行适度的指导,也要在得到幼儿的同意之后才行,可以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而老师很愿意帮助他。如果幼儿坚持自己独立完成,作为教师就要放手让幼儿去做,只有在自己的练习过程中习的得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否则,幼儿会产生挫败感,会觉得自己确实不行,所以老师不相信我。
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去尝试幼儿活动的成果,如,点心店的幼儿玩做饺子的游戏,做好了一盘饺子,教师可以问问幼儿,能不能尝一尝,这也是肯定幼儿独立行为的一种方式。
六、赏识教育≠不用批评,需谨慎使用批评。
学前期儿童的道德认识处于“他律”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所以,适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使用批评时要谨慎,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一个错误而否定了幼儿整个人,否则久而久之,幼儿无法接纳自己是个有价值、会成功也会失败、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所以,批评完后不要忘了肯定幼儿做过的值得肯定的行为,即批评之后再表扬,以鼓励幼儿改正缺点,继续努力。
此外,表扬与批评的运用也要因人而异。内向胆却、能力弱的孩子,教师要善于发现其点滴进步,及时在集体场合给与表扬鼓励,取得大家的认可和赞同;对外向自大的幼儿,要避免过多表扬,保养克在个别场合,并同时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等等。
七、当心踏入表扬的误区。
教师的表扬是件让幼儿高兴的事,“通过表扬,幼儿知道了自己怎样的言行是对的,于是这些值得肯定的言行得到了巩固,得以持续。表扬的作用由此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如果教师在对幼儿实施表扬的过程中,不掌握分寸和原则,不恰当的表扬则会将孩子引入教育的误区。
1.过多表扬。由于大力提倡赏识教育,教师对孩子表现出正确的、积极的行为都进行表扬。其实,幼儿的有些行为是不需要表扬的,如,幼儿受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如果过多表扬,发而会削弱他的内在动机,不利于其兴趣、爱好的发展。第二,对于幼儿的一些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也无需表扬。第三,不要在同一类的行为表现给与多次的表扬,这样会造成幼儿片面发展,应从多方面进行表扬。
2.表扬幼儿时伴随恐吓现象。例如,毛毛在改善不良习惯,已经小有成效,但是老师每次在表扬其进步时总是会附上一句:“你以后就给我这样,要不然小朋友还是会不喜欢你!”其实,“表扬孩子进步就可以了,没必要加上这些附加句,反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怀疑教师表扬的动机,冲淡了表扬的效果”。
3,表扬过分强调结果。对待一件事情,成人重视结果,而幼儿重视过程。如,在搭积木时常常可以发现,幼儿把搭好的积木推翻了再搭,搭好了再推翻,如此往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幼儿享受的是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对幼儿进行评价,而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表扬幼儿画的一幅画时,即使你看不懂幼儿画了些什么,也可以这样说:“这幅画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设计的呀?真好!”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过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
4,表扬以压制一方抬高另一方的方式进行,这对双方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个班集体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表扬应针对孩子本身进行比较。并明确指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如,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以前有进步,教师要进行表扬:“亮亮今天表现有进步,下次活动肯定会更好。”如果采取对孩子说“你比某某好”、“某某不如你”这种与别人比较的方法,又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以为是、自满、瞧不起别人的心理,而被教师说到的“某某”会有压力,会失去积极性。
教育要从了解孩子、赏识孩子开始做起,赏识是照耀孩子心灵的阳光!作为教师,要善于洞察孩子的心理,善于挖掘孩子的优点,掌握赏识的艺术,“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作者单位:昆山市南港中心幼儿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6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