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志梅

   积极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做法可供参考。
   一、课前“三导”
   1.导“读”
   在学习新课时,可以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一读,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扫除语言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再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初读体会,并把自学课文时的困惑记下来。
   2.导“游”
   遇到绘景状物的文章,如《海上日出》、《火烧云》、《荷花》等,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实物的形状、颜色变化,感触大自然美好的景色,丰富感性认识,为学课文铺路搭桥。
   3.导“做”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它蕴含着人文地理,自然常识,科学知识……涉及的面极广。可针对不同情况,布置学生动手试一试,或收集资料、或调查了解。如教《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事先布置学生找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中“四让”
   1.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
   拥有时间才能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语言的内涵只有在适合个体生活体验和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转而化之,成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时,才能真正成为属于学习主体的东西。这样的理解与内化,所需要的不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解说,而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如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先引导孩子“用心灵去诵读”。在反复读文中,孩子们与作者的心灵一次次碰撞和对接后,必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启发,必定会有很多心里话。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倾诉”出来。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孩子们的惜时观念得到了强化。
   2.让学生有机会“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首先,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课堂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而老师正是这种氛围的营造者。其次,应鼓励每一位学生质疑,学会提“两类问题”:一类是自己懂了,用来考别人;一类是自己不理解,不懂或有不同看法的问题。肯定每一个有意义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师生评论等多样化的形式来扩大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每一位学习者的潜能。
   3.让学生经常“议”
   教学的重点、难点,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学生展开议论、争辩、评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教学《桃花心木》就抓住文中“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让学生自己读,树的“不确定”指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经受住考验的树会成为百年大树,这一点学生很快就“读”出了答案。在此基础上,我相机组织学生联系平时所读、所闻和手中的资料,展开分析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思考人的“不确定”指什么,从而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明白“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最后顺理成章地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创设这样的讨论氛围,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开阔,也更富有独特性。
   4.让学生自由“讲”
   课堂上教师应循循善诱,给孩子们“自由”的天地,鼓励孩子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如《乌鸦喝水》一文,在讲到“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时,有学生说:“可以把瓶子扳斜,搁到石头上,这样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有同学说:“可以用吸管”,有的同学说“可以在地上啄个槽”这些独特的见解,突破了常规的禁锢,正是创造意识的萌芽,我一一加以肯定,鼓励,让孩子在讲述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在讲授《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则重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乌鸦曲折的心理变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如:第一次,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乌鸦没有回答,她可能在想些什么?有的说:“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以前对我不怎么友好,今天却对我这么亲热,真有些奇怪,我不能理他。”第二次,当狐狸表示对乌鸦孩子的关心时,乌鸦虽然还是没有回答,但看了狐狸一眼。这一次,乌鸦可能会怎样想呢?有的学生答道:“乌鸦会想,狐狸不但对我很亲热,还对我的孩子这样关心,看来狐狸还是真心对我好。”到最后,乌鸦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嘴里的肉被狐狸叼走,这时乌鸦又会怎样想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仅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了道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自由创造的广阔空间里展翅翱翔,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
   三、课外涉猎
   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途径;第二个层面是其他各科教学及各种课外活动;第三个层面是家庭和社会。“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
   1.课外阅读
   要努力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接触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广泛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觉猎取知识的好习惯。首先可以带学生上图书馆,选择、推荐好书让学生相互传阅;其次可以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还可以办专栏或“课文成画”展览等活动。如为古诗词配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山行》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自由创“画”。学生兴味盎然,既调动了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一举多得。
   2.编演课文剧
   如《两小儿辩日》一文,可让学生先编写剧本,再排成课文剧。
   3.参加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游览、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生活,获得知识,培养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开展“家乡民俗大调查”。
   总之要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对自己接触到的知识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敢于在新奇的现象面前提出问题,不怕问题简单,不怕被人耻笑。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大脑里经常有“能否换个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最佳方法。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41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