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就业压力逐渐增加。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和市场需求,中职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有效就业,已经引起了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为此,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对中职院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和中职学生的心理进行简要分析,提出几项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的策略,以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
  [关    键   词]  中职;就业指导;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1-0186-02
   中职教育主要就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所以,中職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生计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职院校的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甚至会对学校之后的招生和办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此外,当前有关部门在对中职院校进行办学质量评估的时候,经常会将学生的就业率也加入到学校的评估列表当中,将就业率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中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成为中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现状
   我国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开设与国外比起来起步较晚,尤其是在中职院校中,相关课程的开展至今还比较少,而且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也只针对即将进入社会的毕业生,所讲内容不过就是所搜集到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就业手续的办理等。中职院校对于学生进行全程性的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有些学校还从未开展过就业指导课程,所以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学生的就业率也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面对以上难题,各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加大了改革力度,尽量对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就业指导,但是仍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中职就业指导教育存在重表面轻实质的问题,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面试的技巧和方法,却不能改善学生对待就业的态度;(2)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指导模式,对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采用忽视的态度;(3)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都只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展,有一种临阵磨枪的阵势;第四,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目标就是将学生从学校给推销出去,不考虑学生就业质量,导致人才浪费现象的出现。
   就业指导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应对毕业暂时找工作阶段,更是为了将学生的就业变被动为主动,将外化变为内化,由短期变为长期。而现如今中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却忽略了对学生就业观念、个性发展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辅导,使得就业指导课程的效率低下,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要想更好地对中职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然后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都比较小,思维和心理都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其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学生年龄较小,依赖性较强
  目前,中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是十七八岁的独生子女,家长对学生都是用温室教养的方法,导致学生的心理依赖性较强,对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较少考虑。
   (二)中职学生的自信心较差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才会选择到中职院校就读。所以,大多数学生的潜意识里会不自信,会觉得自身的能力比高中生或大学生要差很多,对未来信心不足,在众人面前不敢展示自己,从而会丧失许多好的就业机会。
   (三)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的认识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都不够了解,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怎样的工作,也无法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良好的规划。
   (四)中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那些条件比较艰苦的工作都嗤之以鼻,而对于条件较好、薪资较高的工作都比较向往。但是,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的掌握不是很好,因此就会丧失很多就业机会。
   三、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策略
   (一)以成就事业为目标,创新就业指导教育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要连续从事的职业及所承担角色的发展道路,它是由个体根据自我认识、兴趣爱好、所学专业、职业意向等方面相互匹配成的。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中职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都只限于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知识,对于新知识和课外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前途和职业生涯都不能作出详细的规划,也无法形成较成熟的择业观,导致现下中职院校的学生盲目就业的现象较严重,就业率较低。因此,中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要以成就事业为目标,创新就业指导教育,加强对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能够真正满足学生需要的指导教育,进而解决当下中职学生就业率低的问题。首先,要对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调查和了解,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其次,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践培训,在培训中让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设想。最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现实基础,创新就业指导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專业理论基础和技能的人才,而人才培养过后面临的就是学生的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中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可以说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就业指导教育就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的教学实践而不断地改进的。只有不断地根据现实基础对就业指导教育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要促进中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的创新,首先就是要立足于现实,也就是说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毕业后将要面临的就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然后再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中职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给予学生一个塑造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标杆。相关课程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去找工作,更要教会学生及地的了解当下就业市场的形势,以及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各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
   (三)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创新就业指导教育
   众所周知,中职院校的学生的专业学习,就是为以后更好地生活而奠定基础。因此,中职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双重培养。首先,职业技术的学习是以之后学生更好的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够顺利地就业,在社会中立足。其次,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要想创新,就必须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为学生开展相关课程指导,引导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让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社会所需要人才的能力素质之间形成一个对比,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进而主动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注重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双重培养,还要求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强化训练,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在实际锻炼的过程中提升学生适应广泛就业、再次就业、创业等就业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在学生正式进社会前都能达标,进而提升中职院校的就业率。
   (四)开展模拟演练,创新就业指导教育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课程,以“在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是最好的。但是,由于大部分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时间安排都会比较紧,这就要求学生会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际的锻炼。大部分中职院校都设有学生会、团支部等学生管理组织,所以由学生管理组织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训练是最好的选择。为此,学生管理组织可以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年级逐班进行求职材料比赛、模拟面试以及就业形象设计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还能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增强自信心和面试经验,提高学生的求职成功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模拟演练中,要注意邀请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点评,也要注意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尤其对于那些性格较内向、腼腆的学生来说,更要让他们多加锻炼,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的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只有帮他们把握住机会,充分地发挥出他们的才能,才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就业指导教学就是相关专业教师为将要面临求职的学生更好地把握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的一门从业管理科学的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要在中职院校中长期存在,其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的予以改变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只有牢牢地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使得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做到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高巧峰,仝桂玲,满向阳.关于中职就业指导课开设状况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9(4).
   [2]朱丽莉.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新课程·高等教育,2009(1).
   [3]杨艳,赵燕.论中职个性化职业指导[J].成功(教育),2012(24).
   [4]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5]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生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