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季燕
摘 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达的驱动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面貌。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使教学过程成为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在教会学生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打破思维定式、运用创新思维方法、营造民主氛围、力求答案的多样化上下工夫,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创新思维;方法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什么?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教授曾精辟地论述道: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其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其中核心内容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以开拓认知新领域的攻坚武器,教育创新中的直感、联想、顿悟、感悟等思维都是右脑潜能发挥功能的结果。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努力关注学生右脑资源的开发,注重挖掘学生能源的潜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思维定式的表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一种错误的思想认识,认为只要记住条款,用思维定式来回答就行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严重,稍微将问题的思路改变一下,学生可能就不知所措。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而这种思维定式显然不利于创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一般来说,形成这种思维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凭经验思考处理问题,教条式地搬用以往的经验知识,片面地、静止地认识事物。由于思维定式负效应的影响,有些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有些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是认真动脑筋思考,仔细研究,而是习惯凭借经验,按自己固有的模式去思考,结果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始终停滞不前,思想上也没有创新。
2.受单一化、模式化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忙着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专心研读课本,没有将自己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教师在政治课的讲授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套用公式,按照应试教育的观念讲课,学生容易养成一种呆板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1.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基础知识和创新密切相关。离开基础知识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厚积才能薄发,创新才有依据。引导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动手去梳理自己学过和将要学过的知识,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按逻辑排列起来,把课本知识的章节结构归纳为专题结构,形成系统,最后构建自己这门学科的知识
体系。
2.情境的创设。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它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相符合的情境,制造出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感受,以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刺激学生思考、探究,发展创新思维。政治学科是与现实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利用现实生活鲜活的材料,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经常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社会角色,让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
3.课堂气氛民主热烈,答案不再受限制。民主的氛围和相对自由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安全感和愉悦感增加,更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个性,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老师也要学会倾听、微笑、鼓励,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允许学生自由思考,自由争辩,鼓励学生大胆表述与容纳不同见解,这样必然会使答案变得多样化。
总之,高中政治教师面对这一新形势,要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国林.浅议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教师,2010(30).
[2]夏木锋.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9).
[3]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7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