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农村学校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美红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关于阅读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总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明确而具体地指定了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此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涵养品行。但在农村中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读书活动,阅读名著经典呢?笔者想结合在实践中的做法来具体谈谈。
  关键词:兴趣 引导 检查
  
  一、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学生的求知欲望减退,对学习抱有任务式态度来完成。更不知兴趣为何物,有何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除了传授知识外,必须帮助学生培养读书的兴趣。从读书中吸取中华文化的精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
  1.在每个课堂上,结合每篇课文的内容或者作者,利用3~5分钟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或讲述相关的情节内容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或者先让学生预习有关内容介绍,在课堂上复述。并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可以到图书馆借阅什么书,里面有更多的精彩介绍。尤其是上一些名著的选文是,更少不了对其中精彩内容的介绍。在讲到课文《出师表》时,与学生一起回忆诸葛亮的功绩,请学生做一些战役的介绍,教师适当补充。并结合学生的爱好,谈谈电影《赤壁》,与学生一起品味电影中的名著。同时,也给学生指出,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原著中所没有提到的,是导演根据剧情虚构的。提醒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电影的同时,也要从客观的角度评价史实。鼓励学生多读原著。
  2.上好名著欣赏课、导读课、刺激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语文教材一共安排了四个名著引读栏目,每学期都安排一个专题,对“课标”指定的必读经典名著进行导读和推荐,教师应该重视这6个专题的引读,并以名著欣赏课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3.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笔者觉得一定要组织班里的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并使其丰富起来。讲故事、朗诵、演讲、征文等活动,可能这些活动要花去教师和学生很多时间,但这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让活动感染学生,让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调动起来。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搞了一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比赛,同学们的兴致马上高涨起来;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时,搞了一个人物形象竞猜游戏。看谁扮得最像,看谁猜得最多。通过这些活动,寓阅读于游戏中,通过竞争,增加压迫感,学生读起来更带劲了。
  激发读书的兴趣,博览群书,将兴趣培养成习惯,才能更好地将书读下去。
  二、创设读书环境
  1.课堂上集中阅读,更能有效提高读书效果。在农村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有限,能满足学生阅读需要的书籍可谓少之又少的。选择性不多,学生都不愿涉足图书馆。刚开始读书活动时,必须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建议学生参与“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心得”的计划。分小组形式实施。全班50人,每5人一小组,每学期列3~4部名著。每小组都必须集齐这几本名著,并要求每人手一本,交换阅读。读书活动一般在课外进行,但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统一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课前教师到图书馆选借好书本(军事博览、科技、文艺、诗词、名著等),搬到教室,让学生集中在一个环境下读书,既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又能收到效果。
  同时,笔者也尝试着选一些优秀杂志和名家名作放到教室,如《青年文摘》《读者》《人性的弱点》等书籍,学生之间传阅。发现,其实很多学生都是很喜欢看书的,只是资源有限而已。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满足学生读书的欲望。
  2.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读书时间。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与生活、社会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不能急功近利的要求语文教学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为了成绩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代替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应该少点布置课外作业,多读书。与学生交谈时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不想读名著,一方面是怕影响学习,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课外作业太多,腾不出时间。在课间看一看消遣类的书,则是为了放松紧张的神经。而那些书的用处又何以见得呢?所以,要想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这些名著,除了引导得当外,关键是要保证读书的时间。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我都很少布置课外作业(一般堂上完成),即使布置作业也是难度很低。首先为学生的阅读争取时间。另外,还跟其他的任科老师多沟通,尽量少布置点课外作业,切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此外,跟学生家长沟通也很重要,宣传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支持子女多阅读书籍,并对其读书活动进行正确的指导和监督。
  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多读书,拓展视野。正如,培根在《谈读书》中说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三、检查读书效果
  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经典,本人奉行的是行动主义,有了目标就要做,做了就要有成效。检查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学生除了看书,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书前,笔者先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或者读书心得。学生每阅读一次,都要有相关的记录,可以是一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精彩的描写,甚至是一篇感想、扩写等。这既是一项约束,更是一种提高。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服务。要求写读书笔记,是让学生把他所看所想,即使记录下来,“好记忆胜不过烂笔头”,许多学生看完了就忘记了,没有一点效果。即使他看的时候很有兴致,也有很多想法和灵感,但时间一长,什么都忘记了。犹如水过鸭背。况且,农村学生普遍都存在一个现象――怕写作文。干脆把读书与写作联系起来。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能力的培养,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可见经常多写是使写作成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的读书与写作联系起来,哪怕每次只是少少的几句话,写多了,便能消除对作文的恐惧,达到“下笔如有神”。
  学生的读书笔记检查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抽检形式、小组互检、堂上朗读等形式。反正让学生知道教师重视读书,重视读书的体会。有时候,教师在课前10分钟,朗读某同学的读书笔记,或者就许多同学都阅读的书目进行一些情节回顾,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写读书笔记。也让学生来朗读教师的心得体会,放到教室,让学生批评、指正。让读书架起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把兴趣培养成习惯,将读书坚持到底,读书,让我们的学生走得更远,散发出其独有的魅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井根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0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