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动的课堂源自CAI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玲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集体教育形式,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历史。然而,CAI方式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一场革命,而且是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上的一场革命。CAI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为学习者的自主性、研究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利用CAI来创设情景,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情景的背景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CAI课件以大量的视听信息,以高科技表现手段冲击着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加上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等可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使认知理论原理中情境学习理论和问题辅助学习理论等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而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可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这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件的设计、制作将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门技术。那么,如何能够高效地实现CAI的制作呢?
  首先,在开发多媒体课件之前,必须对课件的总体框架进行严格的设计,即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使课件中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课件的结构一般可分为课程、主题和步骤三个层次。课程是构成课件的最大单元,如果把一本书设计成一个课件,则每一章就是一个课程。一个课程可以由很多个主题组成,如果一个主题比较大,那么在设计时还可以将它分成几个更小的主题。如何在演示过程中让用户有选择地进入主题,这在CAI的总体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在Authorware中我们可以用热区响应方式,这样用户只要用鼠标左键单击此课程标题,就可以进入此标题所对应的课程的主题。步骤是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最基本的单元,每一步操作都可作为一个步骤。一般来说,说明一个主题要使用多个步骤来完成。当一个主题所设置的条件满足时,就进入该主题下的步骤。由主题进入步骤,我们仍可以使用热区响应的方法,将主题部分置于热区内,当用户单击热区时,就可以进入该主题下的第一个步骤,然后一步步操作下去,直至完成该主题。同时,在设计中我们还需考虑由步骤返回主题或课程的方法。
  其次,CAI软件中包含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其中,文字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设计时要做到:(1)文字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应尽量简明扼要,以提纲式为主。(2)文字内容要逐步引入。对于一屏幕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的深入而逐行显示。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导入时,可采用多种动画效果,也可伴有清脆的声音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3)要采用合适的字体、字号与字形,文字内容的字体要醒目,字号要尽量大,对于关键性的标题、结论、总结等,要用不同的字体、颜色加以区别。(4)文字和背景的颜色搭配要做到尽量合理,一来是醒目、易读,二来是长时间看也不觉得吃力。一般文字颜色以亮色为主,背景颜色以暗色为主。在CAI的软件中,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乐和音响效果声,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在进行音乐和音响效果的设计时应注意: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重点内容处要选择舒缓、节奏较慢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过渡性内容应选择轻快的音乐。同时,音乐和音响效果不能用得过多,用得过多反而是一种干扰信息,效果适得其反。还要设定背景音乐的开关按钮或菜单,便于教师控制,需要背景音乐时就打开,不需要时就可以关闭。
  再次,尽管CAI有许多的优越性,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因此,在CAI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的合理应用。色彩的应用可以给课件增加感染力,但运用要适度,以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原则。(2)尽量加入人机交互练习。一个好课件应尽量不被学生的学习水平所左右。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反馈,对其学习进行诊断,从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要全过程监督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步骤,及时发现问题,使学生从自身的失败中学到正确的知识,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3)要注重字、声、图的融合。对于一些动画,为其配上适当的音乐或音响效果,就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听功能,有利于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对于一些重点的字、词、句,也可运用动画、闪烁等技术,从而引起学生的特别关注。精心设计CAI课件的交互界面,恰当地使用图形、图像和声音,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通过CAI的运用,教师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是教学活动的导航者、设计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自主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和交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职业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1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