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高落

  课堂不是一个进行简单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课堂应关注的不是既定知识结论的有效传递,而是有思想、有情感,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活动和真切成长。因此,课堂的本质意义,不在于教知识、教技能,而在于努力促进学生在智慧、精神、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生成。
  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达成三维目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使我明白了:阅读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种生命对话式的课堂。对话,是对话各方交互作用,共创意义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对话关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共同生存。
  
  一、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知识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教师范读。激活学生心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命呵护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学生心灵,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并在学习探究中提升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诵读就是师生间的生命对话。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诵,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展现自己,此时的教师已不再是学生的教师,而是与学生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一个生命体,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在倾听中打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呼应着教师,此时的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学生,而是与教师平等存在于课堂中的生命体,是教师式的学生。师生融于一体,不分彼此。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用自己的存在呼唤着学生的存在,用自己的热情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动力,诱导学生的学习情感,把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全方位提升自己。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可发挥自己的长处,用声情并茂的朗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教学《雪儿》的观摩课上,执教者朗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意,专注的眼神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自己也能来读一读、背一背,也来欢呼欢呼。等老师一读完,他们马上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有的还边读边演,很是投入。读了一会儿,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着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这位老师已把学生内心深处的热情成功地点燃了,整个课堂上,师生激情万分。
  
  三、更新学法。促进生命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更新学法。首先,要让学生自主预习,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自主地、试探性地解决字词、作品、文化常识等相关问题。其次,让学生善于质疑。让学生在教学的重点处、理解的疑难处和知识的关键处质疑,然后思考、讨论、探究。再次,让学生以追溯法、辩驳法、补充法、求异法、创新法等方法讨论。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勤于动笔。
  
  四、感悟文本。提升生命意义
  
  语言文字是人的思想认识、道德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生命意义的一种载体。因此,文体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也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文本的这种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阅读主体对文本的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成。
  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应采用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和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用文本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生命意义。
  另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重视用“仿写”、“改写”的教学方式来释放学生的生命意义,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充满智慧、挑战的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创造性的阅读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从而兴味盎然地研读思考,探究发现。
  
  作者单位:石门县夹山镇三板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2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