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能改变一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伯敏

  教育案例:石晓军(化名),让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让家长“痛苦”,让老师“烦恼”的“坏”孩子,而我是他的数学老师,一个始终认为特别受所谓“差生”喜欢的老师,对他并不象其他老师一样避之不及,反而想了解更多。但是我的关心并没有让他对我“刮目相看”,他一如既往的叛逆着,冷漠地看待所有关心他的任何人。
  他的调皮捣蛋是出了名的,语文老师差点被他气晕在讲台上,班主任也说他是臭石头,敲不开打不烂,行为习惯上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其他的科任老师提到他都只能摇头叹气,都说这个孩子有“好动症”,智力水平也比较偏低。一次自习课,他扰乱课堂“玩纸飞机”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我正好在场,对于班主任的说教他“充耳不闻”,后来他的父母也来了,我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平时早出晚归,对他采取的教育方式相当粗暴,甚至在办公室里说:“老师,娃儿他不听话就打嘛,不用请我们来,我们做生意忙得很,看嘛,这样一上午要少找好多钱哦,以后再不听话就把他绑在凳子上使劲打,看他还敢不敢不听话。”我不敢相信这是做父母的能够说出的话,如果这样能教育好他,他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可是他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反而对“教育”起老师来了,十分得意地说:“有些老师就是太温柔了,所以管不下来娃儿,我们一吼他,他就闷到,话都不敢说了。”真的很可悲,我当时就有泪要涌出来,很苦很涩。
  或许因为我恰好是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其他同学都把自己的苦恼困惑的事和我沟通,班上大多数学生总是带着“崇拜”的口气谈论着我,而他却说:“哎,不要相信那些,都是骗人的话,老师和家长们都只关心自己,她这么关心我们还不是为了收买人心,我才不上当呢!”听到他这样的评论,我并不生气,反而为他担心起来了,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爱。我决定好好的和他谈一谈,我不希望让他喜欢我,但我至少尽力走进他的内心让他知道他身边有人真正的关心他。
  一直让我困惑的是怎样才能走进他的内心,至少让他卸下那层坚硬的外壳,我了解到他有一个比他大两岁的姐姐,我想同龄人之间也许能更好沟通吧,但是在我打电话给他家里之后我才知道,他姐姐成绩很好,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宝贝,而他总是姐姐的反面教材,从小到现在他几乎没有得到父母的一句表扬。无意中,我发现他的睫毛特别短,我就随口问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他一下就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了,他高兴地说:“老师,你观察力还不错嘛,其他人都没有看出来,就凭这点,我告诉你,你可不要给别人说哦。”他悄悄地凑过来,一脸的得意:“你肯定想不到,我觉得睫毛很难看,用我妈的眉毛夹把它们一根一根地拔了,你看,拔干净了吗?”我大吃一惊,半天才回过神来,我告诉他睫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我们的眼睛。他听后,很担心地问:“老师,我还以为没得用,所以拔了,还长不长啊,以后怎么办,眼睛会不会瞎啊?”我回答到:“不要担心,会长起来的,不过以后可不要再做这样的傻事了!”这时,我才发现他原来只是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并不是象大家所说的那么不可理喻,只是没有人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事该做该怎么做而已。
  这次事情之后,他对我没那么冷漠了,偶尔还问一些他喜欢的事,比如:他是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类比赛的情况,教练对他给予厚望又担心他的学业成绩不好等等,我乘这个机会给他做了一个心理测试,发现他是一个内心非常孤独的人,缺乏安全感,在舆论和潜意识的影响下缺乏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我知道要让这个孩子的心智正常地成长,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并且可能反复,到时候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将会让教育的难度更大,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首先,我通过查找很多关于“多动症”的资料,也咨询了相关的专家,最后发现这个孩子并没有“多动症”,只是思维比较活跃,又得不到及时合理的疏导,造成某些行为上的偏激,但由于长期心理暗示让他认为自己真的得了“多动症”,从而在心理和生理上对这种错误暗示产生适应性。在我告诉他这个结果时,他并不相信我,于是我通过大量的事实让他摆脱这种暗示,比如:即使很冷的冬天,他也拒绝穿毛衣,他觉得一点都不冷,一穿上毛衣就浑身不自在,象有很多针在刺一样。我让他坚持穿一种棉织的毛衣,一段时间后,他觉得不痒了,还比较舒服,慢慢地他也能穿毛衣了,不过我建议他买柔软一点的,因为大家都觉得有些毛衣比较刺痒,让他知道这是正常现象。课堂上他管不住自己,我便和他约定,每天多坚持一分钟,一个多月坚持下来他就能完整地上完一堂课了。一切很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上课很喜欢回答问题,特别喜欢做计算题,不过仅凭自己的兴趣。他很慎重地告诉我:“老师,你可不可以只讲计算题,每天出不同类型的题。”我惊讶之余也很高兴,微笑道:“那我单独给你出题好吗?”于是,每天中午便是他做题的时间,每次都没有缺席,这也增进了我和他的交流,让我和他都对他的进步感到欣喜。
  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一次小测验,他争着发卷子,由于时间原因我没有给他,而是直接给了课代表,结果他一把抢了大半,如果他好好发卷子也就没事了,可他是一个一个丢给同学的,在发给一位女同学的时候,手撞到该女同学的脸上,女同学当时就哭了,我马上走过去,一边看是否撞伤一边要求他道歉,结果他把卷子一扔,径直回到座位上去了,我叫他站起来,他一脸的不满,还赌气把自己的卷子也撕了。当时我真得很失望、很伤心,眼泪夺眶而出,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我的心痛,难过和失望。我坚持着把课上完,下课之后,我准备直接走了,他很轻声地叫住了我,低着头,我望着他,看见有两行泪从他的眼角落下来,我鼻子一酸。他说:“今天早上,我妈妈冤枉了我,还打了我,……我觉得好不容易有点自信,又被他们打击得一塌糊涂了,心里委屈又无处发泄,所以才这样做请你原谅我,好吗?”我说:“你知道老师需要的不是你的道歉,你父母的问题,老师可以帮你沟通,但关键的还是你,如果你父母感觉不到你对他们的爱,你又怎么能感觉到他们对你的爱呢?”他嘟着嘴说:“他们从来都没有爱过我,他们只爱姐姐和自己。”“还是那句话吧,对父母,我们要报予感恩的心,当我们口口声声说父母不理解我们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自己何时真正理解过父母呢?”当天晚上,我便约了他的父母,我不知道我所说所做的能打动或改变他们多少,但我只想告诉他们,他们的孩子是很不错的,只要相信他能做到,并让他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一切都可以更好的,而我只是为了不放弃他们的孩子,我的学生。
  教育反思: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切记过早下定论,比如“差生”、“无药可救”、“烂泥扶不上墙”……等等。一个孩子对于教师而言也许只是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但对于他的家庭而言却是唯一。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是明显抵触的,但却能听进去老师的话,哪怕表面上他也是不听,但仍然对他的内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键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更要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加上对学生爱的付出,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天性的纯真。
  现在的社会相对比较复杂,学生接触到不良信息的途径也逐渐增多,所以,增加了教育的难度,需要教师注意学生问题的反复性,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解决他们不喜欢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上,过多的依赖孩子父母的管教以及学校的处分,都是存在问题的,会把孩子过早的推向社会,最终,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但是转变一个孩子,绝对不是一个人的事,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营造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孩子迷途知返,或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有个健康的心态,足以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最终,改变自己的动力是源自别人的关爱,但人生的路终究要他自己去走下去。
  爱,能改变的是自己,爱,能改变的是别人,爱,关键在于触动了你我他的内心,“将心比心”,作为孩子,我理解父母的艰辛吗?作为父母,我理解孩子的苦闷吗?作为教师,我理解孩子的辛酸吗?我们在反问自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答案及人生的真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74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