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从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这点。近年来在初中数学课改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及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要反映在初中数学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就要求我国的数学教育者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要求、教法、学法、评价等进行深刻的思考与分析。
  一、教与学中存在的矛盾
  虽然在进行课改,但从教师的教学看,基本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讲解模式,较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在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下,过分强调限解题教学作用,数学教学刻意追求解题,在技巧上下功夫,数学教学几乎变成了解题训练;数学课不讲或者很少讲数学的应用,不讲数学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数学概念没有了概念产生时的鲜活背景,没有了必要性、完备性的揭示,直接变成了简单的“条文+记忆+练习”,大量充斥着题海战术、机械模仿,而训练所用的题目,人为编造痕迹严重。
  二、教与学的反思
  (一)、教学方法、方式的反思
  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
  (1)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我曾经教过孙大伟,他就是非常聪明。我经常在中午出题留给他们做。由于他的不细心,很少全做对。所以我就用这点来教育他不要总认为自己聪明就可以不虚心学习。如果打击他一次上课就能好几天。所以对于优生上课也应该多关注一些。
  (2)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哪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3)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用爱心温暖他们,让他们体验到爱。并且要想他们成功就得在课下时间多帮助他们。本身他们基础不好很容易坚持不住所以多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
  (4)除了这些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但将竞赛法运用于差生的转化一定要巧妙灵活一些。
  (二)教学过程、效果的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转向指导学生自己“乐学”书本知识。我们要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无论从教育环境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还是师生关系的处理上,都要遵循“民主平等的心理安全原则”,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地展开活动。初中生大多数是基础“差”的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从“听”到“听懂”需要一个过程。首先是听课的“时间”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是教师的讲课“时间”需要一个过程,一节课内容不能安排得太多;再次是复习“时间”需要一个过程。
  (2)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我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
  三、学习习惯的反思
  (一)、学会看书,带着求知思考
  特别是初中学生,在小学时没养成看书的好习惯,或看书很马虎,只会按照原有的知识来想。如初中的整数,有很多的学生对整数的理解还停留在小学阶段,只记住正的整数,忘了还有负整数。这是我们应让学生看书时让他们带着求知思考、比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
  (二)、学会发现,带着疑惑思考
  这是课改中要求学生要会分析,加强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中发现其内在联系,找到规律。通过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归纳出一般性结论,使知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由“试算――归纳――猜想――论证”学习模式。如观察下列等式:
  2=2=1×2
  2+4=6=2×3
  2+4+6=12=3×4
  2+4+6+8=20=4×5
  …
  ①可以猜想,从2开始到n(n为自然数)个连偶数的和是多少?
  ②当n=10时,从2开始到第10个连续偶数的和是多少?
  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与积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重学生是否找到了规律,更应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以使学生从数与形的联系中发现规律,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一般的情形:1+3+5+7+9+…+19=102;2+4+6+8+…+20=10×11;1+3+5+7+…+(2n-1)=n2;2+4+6+8+…+2n=n×(n+1)。当然要发现规律,学会自己分析、归纳,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平常要多相信学生,多多鼓励他(她)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大胆猜想,再慢慢加强,完善。
  总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09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