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菁

  随着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逐渐重视,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大众的需求,尽管这种音乐教学模式在过去有它存在的历史意义,其中一些教学方法还为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所采纳吸收,但总体来说,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让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动者。教师则扮演课堂组织者的角色,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效率。
   一、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政治性和智育性重于专业教学方式的追求
  传统的音乐教学目标过度强调音乐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忽略了对小学生艺术细胞的培养,音乐教学最本质的审美教育被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教学中常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和视唱练耳,往往忽略了对小学生音乐鉴赏、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我们知道,小学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专业和职业的艺术教育,而是普及的艺术教育,它的目的是使小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种盲目追求专业艺术院校形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小学音乐教育没能突出普及教育的特点,也使小学生丧失了一定的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因此,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的传统音乐教学思路亟需得到改进。
  2.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经验的场所。在音乐教学方法上,认为教师对学生指导越具体,学生会学得越好。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几乎处于被动状态,“师讲生听”成为小学音乐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课本上音乐作品的理解,基本上都由教师决定,学生主动交流和参与的机会较少,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而没有突显出自己的特点。
  《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每一个学生因心理的个性差异,都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聪明才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教育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因此,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传授型教学。
  3、教学评价不够全面,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长期以来,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着重对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掌握情况的评价,而没有关注学生综合品质提升、学生德育情感渗透、教师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评价即考核,只重视学生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评价的过程,如语言上的丰富与否,评价的切入点有无创新等。从而使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得不到真正的改革。新课标要求“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亟需转型以适应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
  我们知道,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因此音乐教学也应以审美价值为核心因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音乐教育应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
  音乐课应当重视情景的创设,通过设计形成学习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诗歌、图画、谜语、游戏等情景创设方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引导他们在音乐领域的自由探索和创造活动。如在人音版第九册《雨花石》一课中,可以讲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在故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渗透了爱国的情感德育教育。又如在人音版第三册《大鹿》一课中,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幻灯片展示四幅图画,分别是“小兔采蘑菇”、“猎人来了”、“大鹿在房子里向小兔招手”、“小兔和大鹿高兴地跳舞”,让学生看图说话,自己编成一段小故事,这样,就使学生一开始就很好地领悟了这首歌的内容,还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成就感。
  2、重视学生的体验
  新课程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的价值除纯粹的音响感知外,还包括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听觉为中心,在聆听中体验。通过初听、复听、重点地听、分析地听,在音响的流动中,在主客体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使得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使得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比如聆听人音版第一册《玩具兵进行曲》时,可以不告诉学生歌名,让学生自己体会,一年级的学生,如果说出“这首歌很欢快”、“我听了很快乐”、“好像XX在走路,在跳舞”等等感受,教师都应该进行鼓励。
  3、重视探究式的教学
  传授型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继承与沿袭。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处于支配地位而学生则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的探索欲在这种承认权威、缺乏民主的教学氛围里被抑制而不能释放。音乐新课程中提倡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疑、自由探索、引导探索、答疑等教学策略来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与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如人音版第十二册《同一首歌》一课,学生对这首歌曲已经非常熟悉,如果再一味的教唱,必然会使学生兴趣大减,这时我选用的是从歌曲的演唱形式入手,通过设疑:“这首歌有几种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思考后又引发了几位学生关于其中第一段到底是齐唱还是合唱,第二段到底领唱还是独唱的激烈争辩,在辩论中我又帮学生复习了几种演唱形式的概念,最后进行了答疑,使得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抱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参与面广并且参与深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歌曲。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不应过分在乎学生音乐探究的结果,而是要重视探究的过程以及探究中获得的成功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升成为进一步探索的信心与勇气,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音乐课、热爱音乐与艺术。
  4、重视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汇贯通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加强综合的理念,重视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艺术学科、社会科学以及各种门类的科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比如在第二册《理发师》一课的拓展中,我让学生对几个纸面模特进行了发型设计,几位学生在音乐课上发挥了他们的美术天赋;又如在教授《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我结合地理的知识,介绍了我国几大著名的草原,学生听得兴致勃勃,学起歌来也毫不费劲。所以,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倘能辅之以美学、文学、影视、舞蹈、美术、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大量丰富的音乐背景资料,不仅会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也在上课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增添了许多课外知识。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乐。”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它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可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而又不丧失其艺术的功能。在新课程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音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使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责任编辑:林文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