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内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阅读是一个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学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关键词】阅读;内涵;目标;能力;创设;兴趣;培养
  
  1.阅读的内涵
  “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阅读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上述不同的说法反映了对阅读的不同认识。我个人理解,语文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内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思想的想象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
  阅读是一个能动和复杂的过程,包括多种不同的行为。读者通常在开始时对文本形成初步的看法,然后搜索自己关注的信息。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行为,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等重要。学生学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的影响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我们必须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并且每一步都要到位。
  2.明确阅读的目标
  儿童要在阅读中学习书面语系统(学习积累字词),从字词、语句到语段、篇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会从文字资料中吸取意义和获得乐趣,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这给他们一种成就感。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阅读是他们学习所有课程的关键技能。 因此不同阶段的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低年级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朗读技能的获得,理解字词句能力的形成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朗读能力;落实字词句训练;学习默读,重视语言积累为重。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培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突出段落训练。
  高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把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落实篇章训练”上。即学会预习课文,养成预习的习惯;领悟文本的表达方式;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浏览,拓展阅读。
  3.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当今我们的语文教师教学普遍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上课的主要时间花费在课文逐段的讲读讨论上。教学研讨更多考虑的是在教学层面上,围绕着某篇文章“怎样教”展开研讨,学生学习到的是对文章故事情节和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语文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等这样学生们学到什么了吗?没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教师必须要巧妙的设疑激趣,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用感动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注意,进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聚焦学习目标;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或自我分析、探索要解决的问题,给予学生以充分自主质疑和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用心灵的思维去感受、去体验,初步理解学习的新内容;学生协作学习,师生进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表现的评价和对所解决问题的评价,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的核心,掌握知识的要点,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所顿悟;贴近生活,拓展练习,运用再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3.1 激发阅读兴趣。在小学里,我们要教会所有的儿童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阅读能力,我们每教一篇新课文前都要求学生先预习,在预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题目或内容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学生自己知道的,也可以是不知道的,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许多学生在预习时都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为了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水平,许多学生都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同时有了问题,学生也乐意在课前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这样课前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起来也越来越轻松了。
  3.2 培养读与练同行。语文课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不落实,完全被对话、纯粹的朗读所代替,课堂上学生就学之甚少了。“练”指的是什么?不能只认为“写”就是“练”,这是狭义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低年级阅读课时,很困惑,好像一节课不动笔的话,这节课就不完整。这篇文章一课时完成必须动笔,如果两课时,第二课时动笔也可。“练 ” 的形式可以是写,可以是说,也可以是读,也可以试看,我们说的“练”应该在每一课时的学习中必须有练,不管是什么形式。“练”的点在哪?把握不好的话,就关注课后练习题,有的是学法训练点,有的是基本功训练点,请不要忽略了,它往往比课标中的阶段目标更细化、更具体。
  3.3 培养“语感”把“朗读的机会”交给学生。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孩子单纯的、充分的读的时间。读是各种形式的读,可以是朗读某一段,朗读全篇;也可以是默读、勾画、眉批;也可以是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是自由读。但是,每一种读都要是达到某个目的的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题和表达主题的方法。古人精辟的论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因此就要强化“语感”,即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素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路径。为了课堂的书声琅琅,为了让学生在语音,文本的琢磨与体验中,不知不觉的形成语感我们就要冲破精讲巧练,把更多的“朗读机会”交给学生。
  总之,我们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让他们想象的翅膀,在一段段精美的文字间飞翔;让他们质疑的火花,在一次次举手发问时生成;让他们语感的幼苗,在一阵阵悦耳的书声中拔节。
  3.4 拓展阅读的语言引领未来。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科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书的海洋,带入更广阔的天地,引领孩子们走近美好的未来。在语文课堂上,将拓展阅读作为教学目标是极其重要的,于是很多语文课堂结束时,教师都想方设法地将孩子们阅读的触角伸向更远之处,推荐学生阅读名家名篇。如在学习《草原》之后的课时中,和学生一起走进老舍的世界,了解他生活的年代和生命中的故事,阅读欣赏他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把教材读厚。同时,对于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外还可以品读更多老舍先生的作品。六年级的《三打白骨精》、《将相和》、《草船借箭》等从经典名著中节选的故事,关于这类课文的学习,更要注意课内课外的结合,由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对原著的欣赏,可以通过读书会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赏析精彩片段,关键是在读书和讨论中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提高和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汲取人类精神文化的营养,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还有外国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这些书都是值得小朋友们去读一读的,如此,不断将与课文有联系的书推荐给孩子们,拓展他们的阅读空间。
  4.创设高效,诗意的语文教学
  教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艺术的、文学性强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听课情绪,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影响着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决定了孩子们对语文学科的喜恶。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精心锤炼教学语言,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以感动为动力,诱发学生的阅读,创造动机,以感觉为入门,以感知为基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学,对课文涵味,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到学习上感悟的升华,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新异的结论,从而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使学生最后达到感恩的学习最高境界,使课堂更完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让我们从语文本身出发,以学生的人文成长为目标,不断研究与实践,努力创设高效、诗意的语文教学文化。
  
  收稿日期:2011-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