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阅读期待成为语文教学永远的追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秀梅

  摘要 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感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广泛阅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产生阅读期待,从中获取教材上所没有的知识和乐趣。
  关键词 阅读期待 终身发展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阅读已成为语文能力的基石。教师作为学生的“营养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可我曾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文学名著已阅读且有阅读计划的学生不多,绝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阅读过完整的一部文学名著,不少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文学阅读的能力,这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马以鑫教授在谈起这个问题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学生患了“拒绝阅读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我想,如果语文的阅读教育仅仅停留在对教材的分析上,即便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文章了如指掌,阅读教育仍然是有缺陷的。面对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设想与尝试。
  一、激发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阅读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主,而有效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应该在学生已经把阅读内化成一种内在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所以我们应该把语文课堂真正变成学生阅读的天地。改变那种以教本、教参和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问难,敢于独立思考,真正让学生自主互动。如果学生体会到课堂的快乐,并开始自己的阅读从而获取更丰富的知识,那么真正的阅读就会开始了。此时,教材上的阅读往往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教师可借机向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文章是选自杨红樱的《男生日记》,而这本男孩必读的书则是笛福的经典名著《鲁宾孙漂流记》。这就有必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这本书的欲望。因为是长篇小说,我指导学生定期阅读,并在一段时间后,以读书交流会的方式在班级内互相交流,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学会重构教材,进行角色转变
  教师要学会对课程进行二度加工,可通过重构,在课程、教材、学生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教材其实有着广阔的留白空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资源,需要语文教师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发动学生查阅大量的课外读物,形成一个探究和课外阅读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阅读的欲望,那么语文教学就能化难为易了。
  我在教《梦圆飞天》这课时发现,学生对“神五”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从电视上获取的信息,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课外多渠道地收集资料:上网查阅、报纸收集,图片剪贴、猜想设计等,然后合作交流。在交流时我强化“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交流的话题多了,合作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推荐美文诵读
  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都在学生的阅读范围内。提倡读整本书,鼓励孩子上网浏览,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社会大众的阅读缺失不是凭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但班级这一小环境中的阅读氛围通过努力引导是可以营造的。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书,共同分享。指导他们对这些书籍进行分类管理、调控,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用知识丰富自己。②适时举行读书报告会,以说促思,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总有一些读书收获、感想、心得,与同学相互交流的欲望。他们的相互切磋、沟通交流会互相启发,促进学习。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读书汇报会,通过交流增长见识,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这种合作会形成一种“对话场效应”,使孩子相互促进,共同进步。③鼓励学生读原著。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很多原著改装成了简本,这其实失去了原味。何为“经典”?经久不衰即为经典。低年级孩子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可以先读简装版,再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读原著。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断,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通过平时对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反思,我认为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后继学习能力,而阅读正是一个人终身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阅读期待”成为我们语文教学永远的追求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