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倾听成为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倾听儿童的心声,不要急于对他们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给他们留足够的表达时间,明白他们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关键词:倾听;习惯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代表着正义,代表着公平。他们总会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看成学习的榜样,心中的偶像。当遇到疑惑时,他们首先要问的是老师。老师对他们的评价,都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所以教师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当好“听众”前不久,听了一位老教师的公开课,让我对“倾听”一词又加深了印象。这一节课教学环节巧妙,构思新颖。在座听课的评委也对这位老教师点头称赞。就在这时,一位学生说“成功是失败之母。”老师紧接着评价“你回答的真棒!”评委哗然。
  这件事让我深受震撼和启发。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发言,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专注地倾听,没有半点不耐烦,更不打断他们的发言。学生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最终将做出更完美的答案。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缩短了,一种亲切感便会在师生之间油然而生。學生对教师心悦诚服,教育即会事半功倍。
  相反如果教师没有分析、判断,一味鼓励:“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说得非常棒!”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给教师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对学生今后成长也是极大地不负责任!教师应为“理解”而倾听,而不是为“表演”而倾听,我们让学生得到适当的关注,能够畅所欲言,也应让其明确对错,健康成长。
  讲个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教室里还生着煤火,一位素以严厉著称的老师正讲到动情处,班上一成绩欠佳且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突然叫到:“老师!”老师以为他又在刻意捣乱,不容分说:“闭嘴!”学生又叫到:“老师!”老师怒气冲冲:“天大的事,闭嘴!”学生是闭嘴了,但不一会儿,老师闻到了一股烧焦的棉袄味儿。原来孩子是想提醒老师的棉袄碰到炉火上了。听起来感到好笑,好笑的背后却另人深省。我想这位老师在可惜棉袄的同时应该为自己的那句“天大的事,闭嘴!”感到后悔吧!
  在网上也看到到这样的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到了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先跳下去。”林克莱特注视着这学生,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听学生把话讲完。没想到,学生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学生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的!我还要回来!”如果没有林克莱特的耐心倾听,谁又能知道学生仁爱的心呢?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说中得到了释放,在倾听中得到了呵护。
  作为一个教师,每天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每天听到的都是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会说问题学生如何让我们头痛,但是我们却很少想这些学生为什么会让我们头痛。我们都懂,要尊重我们的学生,但,如何尊重呢?
  提及这个问题,我感到汗颜。因为我也曾在寒冷的冬天做过和那位严厉的老师同样的错事。我们班里有个学生,由于家庭缘故成绩不好且经常谎话当作真话讲丝毫不脸红,每一位任课老师们感到很伤脑筋。那天,我们要求把做好的作业带到学校。早晨那位学生忘带了我告诉他下午带来。下午我问他,他说带了。但在书包里翻来覆去找不到。根据我的经验肯定没写。那位学生坚持说写了,只是忘在家了。我决定带他回家拿。放学后,我和他去他家。在他家门口,我问他写了没,那位学生还是坚持说写了,我气愤地说:“拿不出作业,后果自负。”一会儿,那位学生把作业拿出来了。我看着作业说不出话来。其实我应该我应该去相信他,耐心听他解释。回来的路上,我很诚心地向他道了歉。我不知道那位学生会不会和我去计较什么的,但现在想来,仍觉得有种心痛的感觉。我到现在还没有忘记那个冬天下午的寒冷。
  我们经常慨叹少年儿童的情感荒漠化,但是谁让他们变得如此冷漠冷酷?源头在哪里?是不是我们那严厉的声声质问,是不是我们那道道怀疑的目光,那时侯我们真的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去倾听他们的倾诉。时间长了,我们的言行使他们失望。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如果像心理医生那样具备敏锐的分辩能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就能够迅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判断出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有什么疑惑?存在什么顾虑?进而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或许,师道尊严从一开始便让我们失去了耐性,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们的话语与思想。有时是恨铁不成钢,有时是实在工作太忙,也有时是因为学生顽劣成性根本不想听。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有着太多的理由不让学生把话说完,只有言说者对倾听者的高压,而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平等,没有自由。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学生,便永远也无法获得言说者的主动。而或许就在我们嘴角那嗤之以鼻的冷笑中,或是教鞭一挥的断喝里,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给扼杀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天才的念头给摧毁了,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开始布满伤痕并从此染上世俗的灰尘,从此离我们越来越远。于是,冷漠与疏远,创新与锐气便在教师的惊诧中远离了学生,木讷的不仅是他们的言语,甚至会慢慢侵蚀他们的思想与灵魂。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停下手中的事,低下高昂的头,抛开心中的成见与成人世俗可笑的规则判断,静静地坐在凳子上,以一种信任与理解的眼神注视着可爱、善良的学生,认真地听,听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烦恼,听他们的志向,听他们的智慧,听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完呢?
  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正确的倾听能让我们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爱高大,能让我们赢得孩子们更多的尊重和赞美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我们带着善意和爱,带着宽容和理解,走进我们学生的心,听听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陶兴国:《当爱已成一种习惯》
  [2]刘光科:《准确接住学生投来的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2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