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兴趣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明海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把握不好,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现在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同时,在培养学生相对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意识方面,地理学科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地理学科特有的知识兴趣是其他学科所不易实现的。我从实际出发,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进行教法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重视第一节地理课
  学生往往从一开始,就对地理课存在偏见。因此,如果教师能抓住第一堂课,巧妙设计,使教学能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教学将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主要是通过对每时每刻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及政治地理等进行讲解、设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人们为何那么向往海边?海边的城市为何大多那么发达?(2)为什么青岛的云雾天比平度、莱西多?(3)为何会出现洪涝灾害?(4)目前发生的利比亚战争哪方胜算更大些?(5)日本宫城大地震的位置处于什么地震带?日本的核电站为何危险性更大?通过这些设问学生感到地理学科与我们身边生活的许多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导课是每节课的关键
  好的导课可以一下子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状态,收到奇特的效果。如,(1)讲全球洋流时,举例一只漂流瓶在青岛海域飘过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在青岛海域被发现?由此引入全球洋流系统。(2)在讲述自然灾害时,播放近年我国湖南一带洪涝灾害的视频,先让学生去思考,为何会发生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是有什么地理因素引起的?引入自然灾害中的种类、分布、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同时引出影响自然灾害的因素。(3)在学习锋面气旋时,先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提问形成降雨的条件:饱和的水汽、空气中有凝结核、降温的过程,从而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在导语中提到的漫画、谜语、故事、声乐、幻灯、视频等,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工夫,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不是死板地导入新课,那样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新授课前导语中提出的问题,都要在授课中给予解决,使学生得到圆满的答案。这样使导入语与正式的授课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前后呼应,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动机
  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在导入新课中,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运用生动简练的语言文字,寓地理知识于文学艺术享受中,这能发挥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兴趣盎然,印象深刻,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地下水”教学时,直截了当地采用“‘井水不犯河水’吗?”一句反问,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抓紧时机开始介绍有关地下水的知识,学生们带着寻求答案的欲望,完成了有关地下水的知识学习。又如,在进行“河流”的教学时,我是这样提示学生的,“黄河十八弯”,这弯是怎么来的?南北半球的河流冲出的河道的弯为何不一样啊?还有,讲解春分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可用“冬至以后白天一天长一点”来说明白昼的长度随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而逐渐加长的现象和规律。
  四、让地理教学与时代同步
  引用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的新信息,能使地理教学与时代发展同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离题”,如何“言归正传”也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收尾,应自然、不露痕迹,引用时要适可而止,有头有尾,做到自然、流畅,与课堂知识融合在一起,要求课前精心设计,课上巧妙把握,使一堂课像一首完整的乐曲,动人心弦。
  总之,从一点一滴培养起,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把地理学好,学活,学以致用;教师也在此过程当中不断教会学生学好地理,用好地理,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发展来说,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兴趣方面的成功,也会增加有志之士从事地理科学的可能。
  (责任编辑 黄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3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