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反思意识 提高思维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火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康德
  这些话都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不难发现,人类在知识的获取上,不论地域、时代如何差异,其根本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是质的飞跃。反思,可以使人对问题的理解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一、 学生反思现状例谈
  1.反思学习的程度(以下均是六年级学生的回答)
  问:日常数学学习与解题你会反思吗?
  生1:老师要我反思我会反思。(有任务时反思)
  生2:解方程时我会检查,看看得数对不对。(特殊问题反思)
  生3:不会,题目做完了,就做别的事了。(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反思程度)
  ……
  2.不愿反思的原因
  生1:没时间。(其实是没动力)
  生2:不知道怎么反思。(大部分同学承认没有掌握反思的技巧,可能与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示范有关)
  3.对反思学习的看法
  生1:可有可无。
  生2:比较重要,对学习有一定作用。
  ……
  4.真实事件描述
  【案例1】爸爸今年43岁,比儿子年龄的4倍多3岁,儿子几岁?
  解答:43×4+3=175(岁)
  这种荒谬绝伦的错误结论,本来凭着学生自己的生活常识也足以判断出正误,为什么会屡屡出现?
  师:你觉得儿子的年龄可能是175岁吗?
  生:不可能。
  师:问题出在哪儿?
  生:我看到倍字就乘,看到多字就加了。
  【案例2】A.BAB÷0.AB=?小吴拿到习题第一反应,很难,不会做,因为不知道A和B是几。
  对知识的内在规律缺乏反思,对于稍作拓展、延伸的知识怕去思考。学生的这种思维惰性长期存在,对于他去独立钻研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百害而无一利。
  ……
  【案例3】计算1.3÷0.25学生不作思考,列竖式计算。
  师: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依据是什么?
  生:商不变性质。
  师:被除数和除数可以同时扩大4倍吗?
  生:可以。
  学生思考后发现,这样做简便。
  生:可是想不到的,我看到这种习题就会直接列竖式。
  从上面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解题的常见问题:(1)对结论的合理性缺少反思。(2)对知识的内在规律缺乏反思。(3)对解题最佳方案缺乏反思等等,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反思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题过程概括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是解题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我们课堂教学活动也往往遵循这样的步骤:复习引入―新授与讨论―练习与拓展―反思与小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在反思小结这一环节草草收场。
  北师大版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两个复习整理内容。其中都有一个“你学会了什么,看图说一说”(1~3年级)。“你学到了什么,请你用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与同学交流。”教师用书对设计这一主题的解释是: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这一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可见,教材已经在阶段复习时要求学生反思,并提供了操作材料。
  4.课程标准(2007.4修改稿)关于反思的一些描述
  [经历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1~3年级)]
  [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4~6年级)]
  [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7~9年级)]
  三、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
  本文对于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认识在于,反思不是目的,不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对遇到的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进行反思,反思应该是一种手段,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体会到反思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1.在新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
  (1)关于数学基本概念的反思方法
  数学概念一般是以准确而精练的数学语言运用定义的形式给出的,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征。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往往不求甚解。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并设计一些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对概念学习的反思,可以通过以下自我提问实现。
  ①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在有关叙述中找出关键字词)
  ②尝试复述一遍。
  ③与这个概念相似的概念有哪些?
  ④找出一些不符合此概念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
  (2)关于解决问题思路的反思方法
  在问题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①这一内容的解题依据是什么?
  ②它涉及了哪些基础知识,数量关系(公式),关键在哪里?
  ③每一步都有依据吗?结论合理吗?
  ④基本方法有哪些,方法还能优化吗?
  ⑤能发现一些普遍规律吗?
  (3)关于运算程序,性质,定律反思方法
  ①在有关叙述中找出关键字词,尝试复述。
  ②这个定律是怎么得到的(依据是生活实际问题还是已学过的数学知识)
  ③可以用符号表示这个定律吗?怎样表示?
  ④它适用于哪些问题?不适用于哪些问题?(举例)
  2.在阶段复习时关注学生反思
  一个单元教学结束,也是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时机。我在操作中参考了张晓拔老师的学习反思表。通过对表格的填写达到反思的目的。
  单元学习反思表
  [本单元名称 姓名 日期
  1.这一单元的内容有哪些?
  2.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哪些知识有联系?
  3.我比较擅长的问题有哪些?擅长的原因是什么?
  4.我还不大会处理的问题是(举例)什么,怎样改进?
  5.本单元的哪些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些知识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6.特定问题是用什么特定方法解决的?\&]
  单元总结与反思,不仅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从而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题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数学学习最核心的问题是解题,学困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审题和解题后不反思。从数学认知的角度看,如果只注意不停地做题,忽视反思,那么不仅错误的做法得不到纠正,合理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也得不到重组。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1)题意理解的反思
  对题意理解的反思,就是在解题活动完成以后,对自己最初理解题意过程中怎样“获取信息”进行再思考。比如获得过哪些信息?遗漏过哪些信息?为什么会遗漏?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某些关系为什么不能发现?
  (2)解题思路的反思
  对一道数学题,解完后不能停留在所得出的结论上,应引导学生回过头来思考,并向学生提出: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用发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思路一步步展开。
  (3)表述过程的反思
  在解完一道题后,引导学生对解题的表述过程进行反思。反思运算是否正确,推理是否严谨和完整。哪些过程可以合并,哪些步骤可以转化或省略等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或纠正。
  (4)解题后,对解题规律和结果进行反思
  解完题后,应回顾解题过程,作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结论,如何解答。这样长此以往,不仅能巩固知识,避免解题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能掌握解题技巧,形成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引发再创造。
  (5)养成错题收集与反思的习惯
  让学生准备错题收集本,记录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分析反思出错的原因,导致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审题不清,知识混淆,理解错误……)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师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对数学学习的回顾与反思。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反思方面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学生通过反思,加深了对数学学习过程和结论的认识,积累经验,最终提高数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