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成为教学课堂教学的亮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永兴 杨艳红 马锦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进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然而,我们往往忽略因“错误”而精彩的课堂。“错误”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着特色的“精彩”之处。正如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也常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巧用错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激发兴趣的源泉。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斥责,不挖苦,反而巧用学生的错误激发其学习兴趣。
如,执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组纸条,即(1)5cm、6cm、7cm;(2)4cm、5cm、9cm;(3)3cm、6cm、10cm;自己动手拼摆三角形。反馈时,当老师问及只摆出一个三角形的学生有什么困难时,他们以为自己错了,回答说:“可能剪的纸条长度不标准。”老师让他们拿出尺子重新量自己带的纸条长度,测量证明他们带的纸条的长度是合乎要求的。那为什么会出现三组纸条只有一组能拼成三角形呢?老师让全班学生反思拼摆过程,并回忆三角形的概念。再根据三角形的概念,四人一组合作拼摆,学生终于有了新的发现,课堂中掀起了讨论的高潮,纷纷汇报说:只有第一组可以拼摆出三角形,其他两组都不行,因为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是相连的,第二组和第三组中相邻两条纸条的端点都连不到一起。
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中不但感知、理解了三角形的特征“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深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概念,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二、活用错误,培养问题意识
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索的问题隋境,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发现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中获得数学知识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各有特点,出现偏差和错误亦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借用错误这一宝贵资源,有针对性地展开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
在教完“小数乘除法(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选择题:0.97÷O.12=8……( ),三个选项为A、1;B、O.1;C、0.01。大部分学生选择“A”。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再思考“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和“余数是几?”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找到判断错误的多种方法:
(1)余数l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选“l”是错误的。
(2)余数1与被除数0.97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选“1”是错误的。
(3)验算:8×0.12+1≠0.97,说明选“1”是错误的。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余数1缩小100倍,是O.Ol。
这样,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三、善用错误,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灵活利用学生的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人创新求异的新境界。
例如:“一种织布机5台2小时织布160米,某车间有20台同样的织布机,8小时一共织布多少米?”大多数同学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60÷5÷2×20×8=2560(米)。有一位同学却列出了如下算式:160÷5×8×(20÷5)=1024米,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这与众不同的算式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老师喜形于色却又不露声色地请该同学大胆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织布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20÷5)倍,前两步表示5台机器8小时加工的米数。”说到这儿,该同学迟疑了一会:“老师,不是160÷5,而应该是160÷2,整个算式为160÷2x 8×(20÷5)。”并口算出结果是2560米。全班掌声雷动,共同体验了创新求异成功带来的快乐。同学们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而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探索出160÷5×20×(8÷2):160×(20÷5)×(8÷2)等新颖的解法。
一位有教学智慧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真实地坦诚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快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是一种教学资源,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真实、鲜活。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感悟道理,发展思维,实现创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体验到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