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国庆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全面步入了信息时代,方便快捷的信息,在悄然改变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同时,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也在逐日加大。小学生良性的思想道德意识还没有形成,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小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的难题。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渗透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生性好奇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德育的渗透。从教材的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讲授及上机实践过程中,进行点滴渗透,使德育和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水乳相融。
  一、在信息技术课理论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责任感。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使用中,《气球和太阳》、《乡村》等作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画笔工具使用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你还能把‘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学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作用。再如讲授“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等内容时,我让学生到网上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人类自己居住的环境遭到破坏及很多动物都面临着灭绝,被人类残酷的杀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等内容,把自己的感受用电子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运动中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小组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与人共事的精神。使他们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没有机子操作的同学要留心观看别人操作,从而取长补短。遇到不熟练的步骤时,能敢于向身边的同学请教,身边同学要能积极帮助别人。教师可以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组织交流、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会到人与人合作的快乐。再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用语文明礼貌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电脑里存放着许多同学的文件,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删掉,使他们从中意识到劳动成果不能随便践踏,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进行打字练习时,多鼓励学生使用文明语,使用健康优美的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三、机房管理使用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遵纪守法、维护公德、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榜样,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介绍Windows关机步骤时,应特别强调,关机要按步骤来,根据不同时期电脑的特点,待显示器黑频时,关闭显示器按钮后,再关闭电源。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及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正确使用键盘、鼠标,注意节约用电,注意人身安全,不随便修改、删除自己不熟悉的文件或程序,注意节省硬盘空间,不建垃圾文件等。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爱护机房卫生,保持机房的整洁,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法制教育,因为网络时空的虚拟特征使得学生面对一个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环境,极其容易丧失自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必要引导和教育。网络空间的良莠不齐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防范力。要通过教育使所有学生明确一个观念,即在现代科技面前,所有社会成员均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在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人在思想意识上出现问题,势必引发高科技犯罪,导致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发生紊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小学计算机课是学生接触现代科技的启蒙课,思想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开始,通过举例子、摆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条生命线,认识到那些自诩为计算机天才的人(如臭名昭着的CIH病毒、熊猫病毒的制作者),利用计算机网络非法窃取他人资料,编制和散布病毒程序,恶意攻击互联网网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更是在犯罪,他们为逞个人之能而以整个社会的牺牲为代价的行为理应受到唾弃。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绝不应成为崇拜的偶像,我们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尽一份力,发一份光,才能尽显天才之光。
  五、激励性评价促学生德育教育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突出激励性原则。如:在每次完成作业时,我会让学生互相查看本组的作业,并推荐展示优秀的作业,在作业展示环节,我会先让作者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再让学生请自己的朋友来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先说两个优点再提一个建议,在需要教师评价时,我也非常注重鼓励性评价,经常运用正面积极的评价:“有思想”、“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喜欢你的作品”、“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上次的比好了很多”……在评价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让学生学会了欣赏、聆听、尊重他人的美德。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天性好动贪玩,在信息技术课上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特别是在知识学习和电脑游戏之间划下明确的界限,明白迷恋电脑游戏只会玩物丧志,失去远大的理想,最终成为电脑的奴隶,而学习计算机的初衷是为了掌握应用技术,从而利用这样一个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在学校机房内挂起《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计算机≠游戏机》等宣传内容。要使学生明白,他们从小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培养、锻炼科技能力是为长大后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的。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Z].2001,(11).
  [2]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3]胡成广.网络德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4]薛维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