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导入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红英
[摘 要] 本文在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几种导入的途径。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 必要性 途径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的现代英语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90年代,从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到社会上的各种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都少不了英语,因此,英语从正规的学校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补习班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且大学生毕业时必须有大学英语A、B级证或四级证,由此导致一些大学生因考四级屡考屡败而选择轻生。当此类血淋淋事件一再发生时,国人才开始反思,难道英语比母语、比所学专业还重要吗?当我们对英语的认知变得理智、成熟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学习英语(语言交流工具)到底有什么用?” 学习英语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掌握这门工具,能用它表达我们的思想,能在国际交流中得心应手,实现跨文化交际。可是目前我们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能达到这一最基本目的吗?那么多考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人才能进行相关专业的国际探讨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且看看我们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吧:
⒈教材内容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介绍
目前我国各高校所使用的各级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都过于倾向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科技、经济等,而很少或几乎根本就没有关于中国文化方面的。就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系列教材之一《希望英语2》(综合教程)为例,本册教材共“8个主题单元和两个阶段测试,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本教程全部语料来自地道英语环境”,“充分考虑到讲英语国家的国别差异”。[1]笔者还对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由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本套教材共80篇文章中提到中国的只有1篇,占1.25%。这充分说明了编者在编教材时只注意到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而忽视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介绍。
⒉目前我国各种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内容都主要是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高等学校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真题的分析研究得出,这两类考试中各种题型所涉及的文化内容都倾向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以2010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为例:第一部分为写作题,题目是“ Du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Spelling”,这是有关英文拼写的;第二部分快速阅读是有关沉迷网络的,其所谈现象及所涉及的专家都是国外的;第三部分听力也都是有关英语国家的,如长对话一是关于英语国家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长对话二是有关英国儿童零花钱的;第四部分深度阅读中的section A是有关美国绿色建筑的,section B 中的两篇文章也是有关英语国家的航空和心理学方面的。第五部分完形填空是有关电子商务的,虽然从文章中看不出明显的文化烙印,但很明显这篇文章所讲情况并不是有关中国电子商务的。第六部分5个句子翻译中有一个用到英文名字,其他没有明显的倾向。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文化考查的角度来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只注意考查学生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忽视了本国的文化。
⒊我国培养出的各类人才在国际交流中得了“失语症”
上世纪末由曹顺庆先生提出的“失语症”的症状是: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提不出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内容和用以言说的术语都是西方的。王黎生在其文章《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合问题研究》遗憾地发现:“在国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虽能较快地适应外国文化,但是在谈到中国文化的内容时,他们中多数却无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2]有人提及“英文系的师生对英美语言与文化已崇拜得五体投地,以至于‘言必称美国’,而对中国文学与文化则弃之若敝履,似乎与己毫不相干。而在中国学界的其他领域,情况也大体如此”。由此可见对我们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过度强调以及对中国文化重视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病症是非常严重的,长此以往,中华民族文化将丧失殆尽,中华民族将不复存在。
中国文化在大英教学中的必要性
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主要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言语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行为方式不同形态的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无所不包……奈达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信仰与习俗的综合”。[3]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化包含语言,并影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
早在20世纪60年代,Marshall Mcluhan就预测到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地球村,现在这一预测得到了证实。随着信息及交流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的人和国家都相互联系起来,国际交流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特色。全球化时代为了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英语成了全球通用语,并在国际事务、因特网、文件处理软件、英语教学产业等领域占绝对优势,因此英语所要反映的文化不应只局限于英美国家的文化,而应反映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吴鼎民教授就曾经说到:“the spread of English in Asia does not necessarily represent the transplantation of American English, British English, or any other Native Speaker English in the region. Rather it means that English is being increasingly de-Anglo-Americanized, and that new varieties of English are being established to reflect Asian ways of life.”由此可见现在的英语应该是去英美文化的英语,它应反映世界各国的文化,而不仅仅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文化。
⒉反文化侵略
这绝非危言耸听,目前,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已被英语同化。据估计到下个世纪全球六千多种语言中将有80%消失(Crystal),这是一种思想和社会悲剧,人们越来越感到美英文化传播渗透的严重性。[4]王芳还在文章中将其视为生态危机,她说:“语言的消亡对人类文明所造成的损失是对文化领域内生态平衡的破坏,它无异于一场生态灾难。然而人们生活的正常环境却是多种语言共存的环境,世界上有半数人口讲两种语言。许多人对英语全球化给语言多样性的生存带来的威胁深表担心。就连汉语和西班牙语这样的世界性语言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语言的消亡与生物物种的消失同样可怕,他们呼吁建立语言生态学这一新学科来研究和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4]因此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重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精神之所在。失去民族文化就意味着民族的消亡。因此,我国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仅靠输入英语国家文化是不够的,就交流的双向性而言,本土文化的融入同样至关重要。
⒊中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杨洁篪外长在答记者问时说:“外界对中国最大的误解,就是对中国传统的根本思想和根本原则不了解、不熟悉,因此,也就根本无法体会中国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得到迅速提高,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渐频繁,也越来越深入。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的召开吸引来了更多国家的人。这些外国人中有为做生意,有为了解中国地方民俗,有为观光旅游,有为学习中医、功夫、饮食等等,而他们又不懂汉语,不可能也没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汉语,因此在向他们介绍我国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文化时,我们需要用世界语――英语。但是目前我国所培养的外语人才中很少有人能与外国人用英语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中国文化在大英教学中的导入途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们很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教学,笔者认为当务之急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⒈改编大学英语教材,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教材编写者要转变观念,编写适合学生水平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中既要涉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文化也要介绍我们的本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了解多元的世界文化,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产生。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付诸于实施,像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吴鼎民教授就编写并出版了英文版的《中国文化概览》。
⒉改革相关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其中应涉及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因此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就要从大学英语A、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入手。我们应该在此类考试中增加检测中外文化知识和语用能力的试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⒊提高教师素质
要成功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关键的因素是实施教学的教师,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文化修养。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学贯中西”。只有“学贯中西”,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博大的胸襟,才能在中西文化间架起桥梁,平等地进行理解和沟通。也只有“学贯中西”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学贯中西”的学生。外语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中介者和传播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的修养和开放性思维,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失我文明古国的学者风范,处处显示出中国学人应该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只有“会通中西”,才能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显现出博大的胸怀和高度的智慧。[5]
参考文献:
[1]徐小贞.希望英语2(综合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
[2]王黎生.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融合问题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5(3).
[3]张琴,刘蓓.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2008,28.
[4]王芳.如何开展生态化的大英语文化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
[5]袁式亮,孙玲玲,莫海文.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再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咸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