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复述课文教学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成宝

  摘 要:针对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叙事文中的情节梳理问题,笔者重点讲述复述课文应注意的问题和怎样复述课文这两个方面。复述课文前应注意理清记叙的要素,叙述的人称变化,结构安排,文章的呼应和过渡,叙述的顺序以及文章的线索。复述课文的方法包括:书面复述法、列提纲口头复述法和口头复述法等。
  关键词:口头复述 书面复述 列提纲复述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叙事的文章占很大的比例,搞好叙事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叙事文是以记录事件为主,着重阐述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透过事件来表达作者的见解与感受。根据叙事文的特点,合理安排教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复述课文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一、复述课文前应注意的问题
  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叙述的人称前后要一致。人称是叙述的出发点,叙事文的人称一般以第一人称“我”为多见。也可以根据需要把第一人称变成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8课小说《台阶》课后练习题要求熟读课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这道题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并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叙事角度。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究竟用哪种人称合适,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安排。
  3.复述前应先理清“思路”,思路清晰了,所表达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了。要注意文章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使其严谨、和谐、完整。
  4.要注意段与段的过渡,前后要有所“照应”。过渡自然,前后呼应,文章才能成为一体。常见的过渡和照应方法有用词、用句子、用段来过渡和照应的。
  5.叙事手法要恰当。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无论采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或兼而用之,都应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6.理出记叙的线索,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用“线索”将文章穿成一体,使文章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背影为线索,全文四次提到背影,抓住背影这个线索就能抓住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
  二、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复述方法
  1.书面复述法,适合班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回答问题时要么沉默寡言,要么东拉西扯不知所云。教师把课文中需要复述的要点先提出来让学生摘录,让他们带着任务阅读课文。如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复述,教师至少应该让学生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七月)、地点(费城山上)、人物(哪些人)、事件的起因(天气闷热)、经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和结果(脱险),然后让学生合上书缀成一篇短文,同桌之间传阅、补充,最后让他们当堂诵读,使他们变得自信,不再畏学,逐步改变他们不开口说话的状况,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
  2.列提纲口头复述法,适合班内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不求上进,发言不积极或不敢发言或发言吞吞吐吐难以切中肯綮。针对他们的现状,教师应该让他们细心阅读课文,根据要求,抓住要点,理出课文的头绪,然后给课文列出一个提纲,根据提纲口头复述课文。这样做能化难为易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既提高学生的自信,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
  3.口头复述法,适合班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大胆踊跃,口头表达能力强,能够清晰流畅地叙述故事的来龙去脉。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的授课,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识记的能力、说话的能力等),又整体把握了课文的内容。总之,不管采用哪种复述课文的方法,都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不可生拉硬套。这几种方法要灵活运用,经常变更,即使是学习较好的学生也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否则学生会精神疲倦,产生厌学情绪。
  
  (牛成宝 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中学 7317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