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数学中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立权
摘要: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主要论述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创新教育;创新思维
一、引言
什么叫创新?对创新我们有多方面的理解,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叫创新,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叫创新,想别人没想的东西叫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那什么又叫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安徽省也从2007年9月进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我们也踏上了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的探索之旅。
二、目的与意义
新课标对中学数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对创新的需要,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都对创新充满了渴望,而数学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块重要阵地。
三、主要结论与体会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创新思维形成提供契机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设立“数学文化”“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从数学课程内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理念挑战了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被动学习方式。端坐静听、模仿记忆的方式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新课标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创新思维创造动机
很多教育家和现行的中学教材都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传播和再现前人的研究成果,不再具有首创性,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要求高中数学的创造性教育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不够用,模仿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
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创新思维的绊脚石,它往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习惯方法和思路去分析事物的现象及原因。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所讲和书上所写进行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性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是检测学生创造力的标志之一,是创新思维中的主要思维方式。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方案,防止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这样才能为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提供可能。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要辩证地对待,取其精华。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求新、求异的学生要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要合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维忠.点评:引导学生品味数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9).
[3]胡中双.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7).
(作者单位 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