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走进学生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俊山
【摘 要】阅读,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的审美及认识了解人生有极大帮助。不少学生大到名著,小到美文,读之甚多感受也多多,但作文时无论语言还是内容都平淡无味,还有不会读不会用的原因。阅读优秀的语言材料,除了陶冶性情美化心灵,重要的是能将阅读的成果直接表现出来,读了要学会用――读以致用。
【关键词】学会阅读 读为我用
读书方法,名家谈的很多了,在此,针对初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我介绍几种美文的阅读及运用方法。
一、背诵精美的语段
面包再香,只是闻闻解不了谗,更不会得到营养。再美的文章仅读读是不够的。古人读书重背读,矛盾熟背红楼梦,是大家熟悉的佳话。选到美文,背一背是最真切的感受。背,可以让人由简单变丰富,肤浅变深刻,粗糙呆板变精致感性。
二、学会转换――不是原汁原味,倒个性十足
作文,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深度。学生的生活范围、视野有限,没有多少阅历如何增加丰富的认识,又从何谈深度。阅读议论或抒情的文章,可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的感受认识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句式或用语,既学习感受了原作,又思考“创新”了原作。他山之玉,为我而用,变我名言,何尝不可。
记叙类的文章,整体感知所记人物或事件,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文中可叙述的信息,学会运用。
三、灵活运用――挖掘材料内涵,应对话题
熟背、转换、概括,都需要运用。灵活运用材料,如糕点师用面粉能做出各式面点,建筑师用建筑材料设计出不同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材料,挖掘材料内涵,能够应对不同的话题。
四、比照仿写
学生受学校生活经历和年龄认识水平的影响,描写时,视野不够宽广,方法不够灵活,层次缺少变化;议论时,直来直去,说理方法思路单一,缺少角度层次的变化:这些都是学生作文中普遍的问题。阅读语文材料,完全可以仿写段落,仿描写,仿议论,仿叙事。例如:
段落: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降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要是没了丑陋,漂亮又怎么维系自己的幸运?要是没有了恶劣和卑下,善良与高尚又将如何界定自己又如何成为美德呢?要是没有了残疾,健全会否因其司空见惯而变得腻烦和乏味呢?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我与地坛》)如:
仿用:谁又能把这世界想个明白呢?你可以抱怨世上为何有竞争这回事,你也可以因竞争而奋斗,并为此享有成就与自豪,只要你再多想一步你就会平静下来了:假如没有了竞争,什么将成为评判我们才能的标准?要是没有了那种因竞争而生的奋斗,成功的喜悦又如何而来呢?要是没了种种的竞争,我们又如何会有不断进步的紧迫?
设若智慧的悟性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正确的应对竞争之路,难道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智慧和悟性吗?
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畏惧造就了另一个人的勇敢。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懈怠举出了另一个人的踏实。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崩溃衬照了另一个人的优秀。我常以为是一个人的放弃度化了另一个人的成功。
描写时,将美文中的世界当成自己想象的世界,仿照着写,内容、层次、美感都会具有。
段落、“雨总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苏寒山寺、徽州西递村,落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湿了竹叶稻叶荷叶柳叶、鱼鳞瓦油纸伞鸟篷船青石桥,打湿了衡山庐山黄山峨眉山雁荡山、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还有白娘子的断桥、李煜的雕栏、唐伯虎的桃花、温庭筠的青衫。这是梅子黄时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纷飞的细雨中……那清甜婉转的黄梅调让人想起南方故乡的炊烟牧歌与青梅竹马,还有那清清甜甜的黄梅子黄梅雨黄梅戏。
仿用:北方的雪,“雪总是落在苍茫的北方,落在八达岭长城,北京紫禁城,落在黄河的翻滚里,黑龙江的吼声中,覆盖了杨枝柳枝松枝柏枝,琉璃瓦田间路蒙古包葡萄沟,覆盖了天山昆仑山太行山大小兴安岭,趵突泉黑虎泉大名湖微山湖,还有孔夫子的曲阜岑参的边塞岳飞的朱仙镇蒲松龄的聊斋。这是胡天八月雪,瀚海阑干百丈冰,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北方的雪啊,在塞北腊月大草原纷纷扬扬的大雪中,那悠扬粗犷的蒙古长调让人想起北方的大漠孤烟与草原骏马,还有那真真纯纯的蒙古袍蒙古马蒙古人”
学贵有法。以上谈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帮助学生阅读时注意怎么读,怎么做读书笔记。阅读可以轻松,但绝不能成为一种消遣。学生意识到读是为了用,并且读之有方,用之有法,让阅读走进笔下,走进作文,自是水到渠成之事。作文,不是皮毛技艺就可提高的,学生还是要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有心读好万卷书,下笔有神自不难。通过教学过程我们看到,新课程给老师、学生都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学不再局限、拘泥于将课本知识消化,摒弃了死记硬背,而是进一步拓展了教材知识,延伸了课本内涵,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所有学生,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交流、碰撞、沟通、认同无处不在,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呼唤的课堂,每个教师都应当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课堂教学资源,让每节都充满“精彩”。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芦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7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