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作文兴趣培养的做法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世秀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而又最活跃的成分。兴趣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后天学习而产生的条件反射。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无固定模式可言,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启发和刺激每个学生各自的最佳触发点,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学生在作文中就会获得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也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实践证明,作文能力的培养完全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之上的。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学,才能学好,才能从情感上倾向于作文,意志上指向作文,真正产生勇于克服写作困难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激发兴趣这一中心环节,在作文教学中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寻找源头活水
中学生的作文之源不外乎是两个:“生活”,“书本”。前者把观察到的社会人事整理成日记来积累。学生写日记压力小,负担轻,进步快。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积极的,主动的积累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后者显得更重要,因为学生毕竟接触生活的面太窄。“读书破万卷,下笔好有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话――多读。但多读不是浮光掠影,教师应该指导和督促学生在阅读时作摘抄收集工作,建立材料仓库。“资料卡片”,“材料手册”,“报刊剪辑”,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质不分正反,类不分点面,多多收集材料。学生一旦占有丰富的材料写作时就觉得有话可说,自觉性就会提高。
2 激活写作思路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倘若学生一见到题目,就产生跃跃欲试的念头,不吐不快的情境,那么写好作文的可能性就大。所以命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要求,使其适合“胃口”,注重题目的触发作用。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主张出题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作文的题目应是“爆竹上的药线”。无论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话题材料作文,在这些的背后都经隐藏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学生尽可能地顺着这些命题、话题、材料引发的话头去捕捉其背后的生活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从情感上拨动学生的心弦,打开他们思维的闸门。
3 激励作文兴趣
3.1 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一样,但都希望写好,得到老师的好评的心理是一样的。恰如其分的批改和启发性的评论,对学生的写作心理影响很大。处理的好,就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在批改作文时评语和评分上下功是很有必要的。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夸张鼓励,客观分析,褒贬补给等不同方法,通过批改对其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对文中改动之处进行思索研究。对优秀作文,肯定其成功之处,又提出更高要求,指出存在的问题,使其明确努力方向,并给高分鼓励。一般性作文,写法虽不能使人满意,但不乏生花之笔,抓住长处给予肯定,通过评语诱发他们产生作文热情,在打分上也适当夸张,激发写作兴趣。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同学,批改时只要有点滴的进步,甚至一个词用的好,一句话写和好,评语给予鼓励表扬。心理学认为,预料不到的鼓励往往更有价值,所以不必打低分。
3.2 以讲评激兴,使其乐意求新。教师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讲评课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启迪思路又指导学生写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好作文,就在课堂上读或印发1至2篇优秀习作先让学生“评头论足”,或教师经典讲评,或学生小组评论,或全班交流发言,这种讲评方法的不断变换,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讲评中学生的情绪总是十分饱满、高涨,参与意识十分浓厚,会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3.3 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激发进取。激励成才。
总之,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热情的激发,兴趣的培养,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点的触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应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作文,爱好作文,并且克服困难,学会作文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