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思维 创作鲜活文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学忠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素有“半壁江山”之称,在作文教学中寻找突破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语文创新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自“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文章。
一、反弹琵琶,诱导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突破常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为了激活创新意识,创新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对已成定论的观点和见解生疑质疑,在作文构思时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思索,反弹琵琶,正中求反,同中求异,异中求深,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提出与常规迥然有别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能另辟蹊径,立意深刻。
例如,《薛谭学讴》一文的意图是很清楚的,就是要告诉大家“学无止境”“学习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自足”。但就这一则故事来看,又具有两面性。我们不妨启发学生“反其意而为之”。首先,薛谭跟老师学到了一些技艺,提出要告别老师,并没有什么不对;其次,薛谭要求告别老师的理由值得探讨;再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这值得肯定吗?难道薛谭这位徒弟终身没有出山的日子吗?这种逆向思维的激发,可以引导学生跨出“一般化”的樊篱,走出模式化思维的框子,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其实,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强调在立意求新时不能脱离实际,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二、旁敲侧击,诱导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法,从侧面扩展思维,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写作亦然。立意构思上妙用侧向思维法,可以使文章翻出新意,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有一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鲜感。唯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纵横驰骋,诱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以一个事物或问题为发散点,向周围幅射,纵横驰骋引发多个新的观点的思维方法。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着多方面的属性。就拿人们最简单的表情哭和笑来说,哭和笑本身是痛楚和欢愉的表现,但有时哭却是笑,笑却是哭,不是有“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举人笑是哭”之说吗?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遇事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多方面的分散思维。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立意。经过一番思考,学生们写出了这样的立意:(1)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2)赞美它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3)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罪恶。(4)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同学们充分发散思维,将“雪”的内涵挖掘得非常深刻。
责任编辑 黄日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