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99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复杂的教育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积极参与。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舞台,也应该成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努力通过良好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当前社会各界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讨论很多,如马加爵事件、刘海洋事件都非常引人深思,于是,很多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心理问题,就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一种误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来讲,包括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利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陈启兴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这种观点对于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启发。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不是“治病”、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是通过全面的引导,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交往风格和自信心,“防患于未然”。
  当前,在大学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因为学生已经出现较明显甚至相当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在小学阶段,因为人们感觉小学生没有什么心理问题,所以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怎么重视。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常言道:“防范胜于救灾”,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能够从小抓起,帮助学生确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挠,以致影响升学、就业和整个人生。而且,在长期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成人不会在意的事情可能会引起小学生的心理困惑,而这些困惑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演化为困挠学生发展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借助于多种方式。依据文件精神,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之外,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努力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班主任工作、班级活动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的主要领导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人。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方面的工作是可以相互融合的,班级管理开展得好,师生关系平等、同学感情融洽、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自然就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就能够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交往,减少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突出问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我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依据多年工作经验,我发现,中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如下现象,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1 学习态度分化,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中高年级的学习竞争越来越激烈,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关系以及同学关系的好坏。部分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游水平的学生会因此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不喜欢上课,对成绩好的同学排斥、嫉妒;而成绩好的同学为了名次之争也存在各种矛盾。
  2 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障碍,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交往障碍的表现主要是不合群,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同时,在各种游戏和活动中又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忽视。交往障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父母、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进入学校之后没有很好地转变角色,因为表现娇横而受到同学的厌恶;有的学生随父母来到东莞,语言不通,感觉事事不如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
  3 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面对贫富差距问题。学生的家庭条件差别比较大,学生家长有的是老板,有的在打工。大多数家长不重视亲子交流,不能够花时间跟孩子聊天,给孩子在做人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有钱的家长倾向于用给钱的方式来补偿。这样,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就在学校里表现阔绰,模仿成人以及电视中的行为。与之相对,零用钱较少的学生就感觉在这些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丢面子。
  4 同伴群体产生分化,不利于同学友谊的健全发展。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各自为政: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各自有自己的团体。每个团体划出自己的圈子,有着比较稳定的领导人。这种同伴群体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有些群体不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是诱导学生追求享受甚至惹事生非。
  5 学生的耐挫折能力普遍较差,容易产生极端行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一般都事事如意,在学校生活中考试成绩、同学交往等方面的一点不如意都可能引发学生情绪和行为的巨大波动。曾经有学生因为在课上举手但没被提问,就不想上学,导致家长向学校投诉。
  6 生活环境和家庭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些复杂问题。我校学生中新莞人子女很多,他们离开原

来熟悉的环境,进入一个语言、文化、习惯差异很大的地方,父母往往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的孤独和自卑。有的学生家长面临婚姻危机,或者已经离婚,学生失去家庭的温暖,他/她的幼小的心理背负巨大的包袱,需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
  
  三、班级管理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小学生处于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成长困惑如果能够有效解决,就有助于个体健全人格的养成;而如果忽视,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幸福。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机会最多,直接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的全面指导,应该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是解决突出问题,而是引导心理的健康发展,因而,班主任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加重视通过班会讨论、主题活动等间接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实现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目标,另一方面“润物细无声”,促进学生心理发育。
  结合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精心设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自信心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自信,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个性的肯定和悦纳。自信的孩子认可自我价值,喜欢自己,相信自己能成功完成任务;在社会交往中积极主动,充满自信;能够控制情绪,可以接受自己的不足,可以较好地经受挫折。不自信的孩子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喜欢自己,面对复杂问题时不能做决定;在交朋友时有心理障碍,总是担心不被认可。
  面对学生自信心不足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提供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使同学们增进相互了解,发展友谊。
  《“我能行”》主题班会案例
  一、班会主题:自信与赏识
  二、班会目标:调动每位同学的自信心;引导同学之间互相赞美。
  三、班会过程
  (一)小品导入,揭示主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你们有兴趣认识吗?
  嗨,大家好,我是快乐的“我能行”;大家好,我是垂头丧气的“我不行”,我们和大家一起来活动。
  然后由一名老师带领,分别表演读课文、做难题、远足春游等情景,“我能行”始终信心十足,兴致勃勃: “我不行”则怨声载道,缩头缩尾。
  “同学们,这两位新朋友,你们欢迎谁呀?”
  (二)深化主题,发现同学的优点
  看看我们的周围,“我能行”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
  1 小组讨论,给同学找优点。
  2 站起来夸一夸,把大红花藏到同学胸前。(给“我不行”也找优点)
  小结:原来,在别人眼里,我们是这么行,大家开心吗?
  听到小伙伴的评价,大家对自己更有信心了吧!
  (三)亮出绝活,汇报表演
  1 在别人眼中,我们是很出色的,那么自己看自己,你最突出的优点又是什么呢?拿出小红花,先写优点,再签名。
  2 教师在黑板上贴好大张黄纸。
  运动健将、小书法家、小画家、小帮手、小雷锋、课外知识丰富者、歌手、巧手、社会交际能手、爱表演者、爱演讲者、擅长跳舞者做表演准备。
  3 上台来说说自己的优点,将小红花贴在大黄纸上,并根据同学的要求即兴表演。
  (1)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图画、小报。
  (2)说说自己取得过的荣誉。
  (3)朗诵古诗,一分钟演讲、讲故事。
  (4)歌伴舞。
  (5)介绍科学技术、军事知识。
  (6)表演小品等。
  这个案例通过形象的表演引入,让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信心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大声说出来,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这就有助于同学们树立自信心。尤其是一些新莞人子女,本来是“身怀绝技”的,但一直没有机会展示,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就能更好地得到同学的认可,融入集体。
  (二)开展特色集体活动,增强同学的耐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面对学生不能吃苦、不能面对挫折的问题,班主任可以通过讲故事、谈心等方式进行个别引导,但更要注意通过集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
  本学期,我校班主任策划了这样一个活动:《父辈走过的路》。
  《父辈走过的路》特色活动案例
  活动主题:了解父辈艰辛创业史,培养耐挫折意识。
  活动目标:促使学生认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优化亲子理解;促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活动流程:
  1 布置采访任务,了解父辈历程
  班主任布置任务,要求同学回家采访父母,让他们回忆自己的创业和工作历程;
  同学回家采访,记录感人故事,收集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和物品等。
  2 召开主题班会,交流感人故事
  召开以“父辈走过的路”为题的班会,邀请热心家长参加;
  同学们介绍父母的故事,家长现场讲自己的故事;
  同学们分小组谈体会,深化对生活的认识。
  3 活动延伸,增进体验
  联系附近的工厂,安排学生利用周末进行劳动和参观,体验谋生的艰辛,知道奋斗的价值。
  这个活动在我校五六年级举行,效果很好。有一位父亲少时贫困,现在已经事业有成,他来到现场,介绍了自己在事业发展中几次失败但坚持前进的故事,还带领孩子们高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极大地感染了同学们。
  (三)讲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中高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班主任要通过良好学风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具体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
  良好学风的培养,可以通过表彰先进、鼓励进步、倡导读书来做到。班主任可以组织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同学们多读书;组织特色读书比赛,如经典背诵,调动学习积极性;安排同学分组编辑黑板报、手抄小报,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记忆规律,养成定期复习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分散思维,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班主任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学得愉快、记得牢。
  班主任还要关注新莞人子女的学习适应问题。转学之后,学习适应较好的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生活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快地掌握知识、获得成长。而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则需要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适应班级生活中去,从而减少了一些本应该投入到正常学习中去的精力。班主任要通过个别谈心,帮助学生尽快认同班级,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

风格。
  (四)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良好的纪律是保障教学效果、自习秩序和校园生活秩序所必需的。班主任在建立班级纪律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不应一味地压制、惩罚。
  西方学者认为,尽管班级纪律是必需的,但学生需要感到温暖和教师对他的关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压制、批评,有时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误解,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就班级纪律进行讨论,确立大家认可的规则,这样,纪律就是学生参与制订的,是学生自己的纪律,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命令。学生出现经常违反纪律,可能与他的家庭背景、心理品质有关,班主任要善于耐心交流,寻找突破口,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这一方面,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让我启发很大:“尼古拉从小经受很多磨难,不相信人世间有善心……怎样使这个孩子相信世界上存在善,相信为了善和人们的幸福而生活是一个人的最大幸福呢?……我应该同这个男孩交朋友,但不要强求,要让尼古拉主动来找我,让他对我工作中的什么事情发生兴趣。我邀了几个少年课后到学校果园里和我一起劳动,其中就有尼古拉。我们在野生树苗上嫁接果树。我多么想跟这个孩子单独一起啊。瞧!我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们两人从一棵树走向另一棵树,我给他讲每棵苹果树和梨树的来历。也许是因为当时我自己也忘记了我们相会的真正目的,只顾同他交谈了,尼古拉并未感觉出,我要对他进行教育。我的讲述逐渐转到了伟大的科学家、自然界探索者季米里亚洋夫和米丘林的生平上。男孩忘记了自己的痛苦和对人们的不信任;他听着我的讲述,当我告诉他有一本记述米丘林生平的书时,他请我把这本书拿给他看。……后来,尼古拉成了真正的人诚实的劳动者,忠于自己祖国的优秀公民,慈爱的、体贴孩子的父亲。”如果班主任都能这样耐心地寻找教育机会,学生的心理障碍就可以得到解决
  (五)努力创造良好班级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关心和尊重。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生在一种支持性的环境能够学习和发展得更好。这种支持性的环境,一方面来自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来自同学交往。
  1、班主任首先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班主任要关心学生,通过参与学生游戏、谈心、介绍自己的生活故事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其次,班主任要促进同学问的沟通和尊重,尤其是加强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的理解。当学生能够在班级中体会到同伴的接纳、喜爱和老师的关心时,他们的自信心、学习动机、社会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的素养提升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班级管理和班级建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领域,同时,也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确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具的基本技能。
  1 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责任。
  班主任应该树立如下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教育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更重要的是加强日常的教育、改善学校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咨询老师的责任,更是学校全体教师的责任。
  2 班主任要认识班会、团体活动、集体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掌握活动组织的技巧。
  集体活动一方面是班级管理利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轻松、愉快的交往气氛,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归属感形成。但并非所有的活动都能成功,教师要把握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如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等,确保活动具有针对性。
  3 班主任要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以胜任对学生个别的指导。
  学生在遇到学习和生活的困难时,首先会找班主任。班主任应该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态度和技能,保持对学生的积极关注,倾听学生,给以适当的指点;不可一味指责和说教,导致师生心理距离拉大。
  总体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也是相当复杂的一项任务。班主任必须广泛学习,潜心钻研,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责任编辑 刘期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5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