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每位教师对课程改革理解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已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教和学开始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研究者”和考试“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研究者。教师将被学生视为朋友和榜样,教师自身也将变得更自主、自尊、自信和自豪。因而我们要加倍珍惜课改机会,走到学生中去,与现代的孩子共同成长。
  
  一、教师不仅要在备课中走进学生,而且还应鼓励学生走进备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我们备课只停留于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这只是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本学期,在课改的召唤下,本人尝试着与学生一起备课,即让学生参与到备课行列中来,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走进老师。例如我在教学《奇妙的舌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己拼读课文,圈划要认识的字,识记生字,背诵课文,提出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本课的框架已有了初步认识,并能以自己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提出: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的舌头?” “猫的舌头为什么会梳理身上的毛?”“猪的舌头又有什么作用呢?”等等这些有趣的问题,这时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而,备课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达到了师生共同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目的。
  
  二、教师不仅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而且还是参与者
  
  实施后的课程标准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的组织者,美国学者提出课堂上可采取团体学习、小组学生、独立学习这三种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是充满动感的课堂,既有学生间的互动,也有师生间的互动,我们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与他们同“欢”共“笑”,“打成一片”。
  首先,教师要参与到团体学习中去。所谓团体学习,就是所有学生针对同一任务或目标而进行的探索活动。这样的教学,教师需先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从而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然后走进学生中去,以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或驻足停留给个别学生以启迪,帮他们渡过难关。
  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所谓小组合作,是指给小组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对个人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大力倡导这种合作学习,但教师仅作为这种活动的组织者还不够,还应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教师的走进,可使孩子更坚信自己是被重视的,自己和老师是可以探讨问题的,更有利于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
  再次,参与学生的独立学习。所谓独立学习,是指学生自主探究,以形成自己的观念和经验。这里仍需教师加入,因为教师了解学生,会在课前做好策划:给谁提供动手机会,给谁直观材料,给谁辅助材料,给谁做示范等,只有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究,才能保证学生独立学习活动更有实效。
  
  三、教师不仅是学生积累运用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实践活动的倡议人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兰登塔尔所言:“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由此可见,数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而教师不能居于被动角度做学生积累运用知识的引导者,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学生实践活动的倡议人。
  课堂上学生汇报时,积极踊跃,气氛热烈。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掌握了数数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四、教师不仅是人文思想的渗透者,而且还是养成教育的领路人
  
  新课程很注重人文思想的渗透,如数学教材56页的插图是小同学扶老奶奶过马路;语文教材72页中“爷爷帮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等等,这些精神的渗透,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帮助他人、爱护树木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此时,我们要做学生养成教育的领路人,要言之导行,率先垂范,才会收到好效果。
  课改下教师地位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我们教师,还要不断开发教材,实践创新,以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走进学生,走进课改。(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武胜县新学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