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之“新”,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立
经过一年的数学新教材的使用,在教学中我感到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我在理解、把握和运用教材时,始终把它作为出发点。
一、引导观察,学会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观察。
例如,在教学“6-7”的认识时,根据教材中学生值日的场面,教师灵活地结合本班实际将其变换本班学生值日的画面。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熟悉的人物形象、色彩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教师不急于提出数学问题,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多少?”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老师适时指导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
二、大胆想象,鼓励创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这样,他们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接着同桌互相说,这一过程就把所有的学生说不出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虽然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我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必要的情况下,再进一步规范他们的语言,使他们慢慢学会表达。
例如,在进行“长、短”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对实物红、蓝两支铅笔的比较只能说“红的长,蓝的短。”当我要求把话说得完整一些时,学生又说:“红铅笔长,蓝笔短。”这时,我拿出粉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此时三支铅笔放到了一起,我说:“这三支铅笔比较,怎么说合适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比较,交流时各自都发表了意见,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发言热烈,积极性高。
三、生活中“做”数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新教材从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出发,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入课题,创设操作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进行发现和创造。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大安镇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