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插图 训练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有趣的插图,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课文配有插图,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化,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教学中如能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恰当的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体会和分析这些插图,就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训练。
  一、利用插图,训练观察。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时,教师可凭借插图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如教第八册《颐和园》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从而明确观察事物的方式:
  1、按照顺序,即边走边观察,走一处观察一处,使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把每个观察点的转换方位弄明白,原文写道:“离公园大门不远,有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向湖中的小岛走去。”落实到插图上,这样,给人留下一幅完照整的画面。
  2、突出重点、特点,抓住了“桥洞多”、“小狮子多”的十七孔桥的特点具体来写。
  3、注意感受,如“公园又大又美丽”等。
  二、利用插图,理解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时,文章中的有些语言文字障碍,可利用插图直观性来帮助理解。如《在艰苦的岁月里》有这么两句话:“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其中“出神”一词和第二句话的意义较难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插图,“通过小红军的动作和神态领会”出神的意思,通过画面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会第二句的含义。再如《威尼斯的小艇》,学生对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是陌生的,通过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就会认识这个水上城市,了解到小艇是该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还会认识船夫娴熟的驾驶技术和居民的生活习惯,至此,全文也理解了。
  三、利用插图,展开想象。
  插图虽富于直观性,但毕竟是静止的。因而对照课文,就往往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的余地。教学时,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教《列宁和卫兵》总结课文时,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三个人物的神态,想象他们分别说些什么?尤其注意那位来开会的同志,启发学生思考:文中写到他的只有一句话:“生气地嚷……”但是画面上的他确面带微笑,这究竟是为什么?他在想什么?可能会怎么说?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使学生更深刻领会列宁模范遵守纪律的意义。再如第三册《温暖》、第七册《繁星》等课文的插图,都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他们对深化主题的认识具有同样的作用,教学时不容忽视。
  四、利用插图,领悟主题。
  课文插图一般与反映课文的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利用好插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如第九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记叙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暗堡的事迹,颂扬了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根据这一主题,课文设计了一幅展现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拉导火索的壮烈场面的特写式插图。通过观察这幅插图,学生必然会被董存瑞英勇献身的高大形象深深感动,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之所在。
  五、利用插图,练习表达。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它为发展学生语言,训练表达技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教学时可以多练习。
  1、看图复述。如教第七册《三味书屋》,就可以引导学生先看书屋“正中”墙上挂的古画,接着看画的正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然后学生的书桌分列“四面”,最后看“东北角”的那张鲁迅用过的书桌。即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边看图边复述课文里描写书屋的样子的内容,既达到了凭借插图,复述起来又有条不紊,并且生动具体,也达到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口头语言能力的目的。
  2、据图练写。如第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潜伏的环境和火势以及被火包围所表现的神态,都在插图中描绘了出来。教学本课后,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以表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高尚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围绕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情景,练写一段短文。此外,学习配有插图的古诗时,也可以根据古诗的插图,启发学生想象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画面的景物,描述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以上练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课文插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既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根据训练重点,重视插图的教学,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4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