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语文教材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实施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推进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创新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的有效界定,通过拓展思维空间、强化思维深度、创新思维发展,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推进以生为本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思维发展;语文教材;实施路径;能力提升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中,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的资源优势,强化推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和方向的有效探究,依托文本资源知识底蕴,在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从教材中发现,从教材中激发思维的发展。依托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塑造”的要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中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推进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文本,拓宽思维空间
  新课标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教材,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在学好语文教材的基点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文本阅读和文本学习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整合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为此,要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在文本阅读和学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教学《花钟》一文时,通过文本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花的开放时间不同,而开花时间受到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可以根据不同花开的不同时间做好生活安排,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植物学家根据花开的不同时间制定了花钟,那么请大家根据钟表的结构,结合不同花开的时间将对应的花标在钟表上,做一个漂亮的花钟的手抄报。这个教学要求既锻炼了学生图文并茂整理知识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对于花钟的学习从文本的个别化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实现了对于花钟的全方位的学习,提升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广度。
  二、挖掘文本,强化思维深度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充分挖掘文本,依托课堂学习阵地,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在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文本知识,强化思维的深度。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强化问题的有效性、启发性、创造性和激励性,既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维的方向,也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通过科学引导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文本,否则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了“纸上谈兵”。为此,在挖掘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疑点”,同时在问题的设置和目标的安排上要注意科学适当,不能“遥不可及”,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有效解决问题,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的引导下,强化学生思维训练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蜜蜂》一文时,根据实验证明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特别是在文末最后一句话:“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学到这里的时候,我将这个疑问抛给了学生,让他們通过课后调查、研究进行总结,告诉老师这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学生知道关于蜜蜂用舞蹈传递信息的知识,但是对于文中的本能的科学解释没有较深刻的理解,为此,通过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在思考这种“无法解释的本能”的时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也通过分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探究几种不同的动物的“特殊的本能”,也就是超出人类能力的特殊的技能,进行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强化了学生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思考的能力,拓宽了思维深度。
  三、解读文本,创新思维发展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生存》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方法指导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文本的解读过程不是识记基础上的解读,而应是思想和内涵上的解读,要在理解文本主旨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用创新的观点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以发展的眼光指导学生,以有教无类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和习作中的“这样想象真有趣”的童话故事的编写中,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叙述故事的条理性和故事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善于捕捉学生在故事设计中的任何一个创新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编写故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任何想象故事、想象作品的点评,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及时表扬和鼓励,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是一篇优秀的想象作文。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推进学生思维发展,需要强化学生创新性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的有效界定,通过拓展思维空间、强化思维深度、创新思维发展,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推进以生为本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喜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
  [2]马文惠.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学子(理论版),2017(15).
  [3]王亚丽.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语文课堂提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4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