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宝晶 曹锭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良体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一、原因
   1.随着时代的变革,体制的更新,社会生活节奏的急速加快,人们的心理承受与以往迥然不同。受社会的影响,受成人的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也日趋复杂化。学生中不乏心理扭曲现象者,如大款家庭子女养尊处优而使之唯我独尊,贫困家庭子女自认低微而少言寡语,残缺家庭子女无所依赖而感之恐慌失落,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造成孩子内心的矛盾、冲突与贫困家庭子女背井离乡而觉寄人篱下等等。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只会责备自己的孩子,但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当中的原因或尝试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2.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甚至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二、表现
   1.轻微心理失调表现为:情绪波动,易怒、任性、自卑、考试怯场、厌学等等。
   2.轻度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观念强迫和行为强迫)、社交恐惧等。
   三、方法
   1.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先找到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但不能一概而论。否则,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徒劳的。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教师切记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择机而教。
   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生活要有节奏。现代生理学家提倡的“积极的休息”指的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对其所进行的学习产生兴趣,形成一种自觉性,并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享受,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形成良好循环。
   3.培养健全的人格。要教育小学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自制力,树立起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具备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在学习征途上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时,机遇和竞争并存,成功与失败同在,挫折与困难时时会与奋斗同行。
   4.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尽量满足学生独立的要求、参与的需要,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之事,不要处处干预、限制,以防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抵消教育效果。
   5.满足孩子正当的要求,给予发表意见的权利,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做到了解他们的心声疾苦,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早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6.善于等待。解决心理问题需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要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教师的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之,学校应把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去抓,并下工夫抓好,以达到预防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目的,而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关键是增强学生自身的免疫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玉湾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