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春 毛诗焙

  摘 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国际经济竞争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高校科研团队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运作模式,以及该模式在团队目标、团队文化、团队结构、团队资源、科研项目、保障激励等方面对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优势。
  关键词:科研团队;科研创新;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04-02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知识创新的任务,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任务越来越多地交由高等学校来承担,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研究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是实现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根本,同时也是实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国家教育体系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其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性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我国的学位条例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在创新方面的要求也有明确规定,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也是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因此,研究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各类模式、方法、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是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且能够产出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的文化之魂,是解决“为什么做”这个问题的来源,是奉献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等等。研究生创新人才,是指那些善于发现新问题和追求真理的研究生,能够运用已有理论和研究方法去探索、研究和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历史或现实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培养效果不显著、成果不明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当前高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还是以完成简单的学位论文和帮助导师完成基础性科研工作为主。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在某些原则上达不成共识,建立不了共同目标,甚至在导师中也存在简单的目标,即让学生按期毕业。在从事的科研活动中,部分导师把研究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和私有财产,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劳动,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研究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 研究生大量精力外移
  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研究生把精力大量放在单位实习上。一般在结束研究生课程后,研究生会进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等,在科研创新活动中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可以说,这是当前研究生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最大的问题。
  3. 创新方法和能力缺乏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研究生教育基本可以归纳为两年制和三年制两种模式。科研时间短,科研任务重,有的学生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而抄袭他人作品,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反映创新困难,无法突破已形成的理论。同时,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不注重对论文数据的收集和归纳,已有的科研成果无法传递和累积下来,很多研究生甚至对创新方法和能力缺乏合理定位。
  4. 研究生科研创新活动以单干为主
  研究生在开展科研创新活动中,以单干为主,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造成了资源的重复购置和资源利用的浪费等,难以达成最大效益的资源共享,导致在学术观点上的制约性和闭塞性。同时,个人从事的科研活动难以接触学科前沿,难以产生重大的创新成果。
  5. 有违反科研学术道德行为
  当前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时存在捏造或篡改科研成果、实验数据和引用资料的现象,还存在将他人的成果、观点和思想据为己有的现象。这些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助长少数研究生不动脑、不思考、不求解的思想。
  二、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型的提出
  科研团队的概念由团队衍生而来,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定义为“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而对于科研活动来说,采取团队合作研发的模式正是科技人才主动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改变传统专业、学科研究体系的组织模式的一种制度变革和创新,其作用在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科学技术知识的共享,提高对知识的储存、传播、应用的效率,增强对知识的整体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团队类型,可以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划分。按照高校科研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不同,分为学术团队与项目团队;按照团队成员工作地理位置远近与采用的联系方式不同,分为集中式科研团队与分布式科研团队;按照团队成员不同组成,分为师生团队、教师团队;按照团队成员的专业结构、所属学科与擅长的科研领域,划分为学科团队、跨学科团队。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科研团队,是这样一些群体组织:他们以优秀学术带头人为领导,以重点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为依托,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为内容,拥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人数不多的骨干人员,且技能互补,分工合作,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互相承担责任,具有整体互动功能的系统组织,同时,研究生又是团队的重要成员。   将高校科研团队的载体模式融入到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成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新的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突破了单独的导师指导的制度,形成了导师负责制下的集体指导与不同研究方向导师间的交叉指导;把握了学科前沿方向,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研究生进入科研团队,既培养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沟通协作精神,等等。
  三、高校科研团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1. 团队目标能够明确创新愿景,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高校科研团队一般具有共同的科研目的和愿景,追求科研成果的持续产生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使科研团队持续发展。因此,团队目标和共同的愿景,能对研究生产生持续的高端的前沿的科研成果,以及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具有推动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而一个不追求科研成果的团队,就不会进步,最终将导致所有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停滞不前,对一个团队和团队个人都是非常不利的。可以说,团队目标对于明确创新愿景,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团队文化能够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素养
  团队内倡导的“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能够不断形成开放的学术氛围,能够在团队内形成学术争论和学术批评的浓厚氛围,使每个成员有平等的学术地位,有可以自由发表的学术观点,有受到尊重的学术成就,使每个成员相互学习和协作,敢于突破和尝试,勇于挑战和超越。团队内的创新理念、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创新人格,不断影响着孜孜不倦的学习氛围和争创一流的学术氛围的形成,不断鞭策和鼓励研究生开拓创新,从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可以说,科研团队创新素养的文化氛围成为推动研究生开拓创新的源源动力。研究生创新素养传承的文化氛围是强化研究生创新精神的动力。导师和高年级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传承,对于促使低年级大学生追求创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代代传承的创新精神能激励后来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团队结构能够保证团队稳定,形成优势互补的创新条件
  学科负责人或首席教授能准确把握学术研究方向,让团队接触到高端前沿的课题。学科带头人或首席教授,在学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团队负责人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帮助研究生较准确把握研究方向,参与研究学科前沿课题,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科研创新条件。科研团队内多位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可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拓宽研究思路。高校科研团队能够把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协作、有着共同学术目标的人力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组成一个集合体。团队里其他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能融合不同学科领域或至少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知识,对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进行指导。
  4. 团队资源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沟通协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科研团队内各位导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资金充裕的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学校建设,有的存在资源浪费、重复购置等现象;而资金短缺的高校则存在设备资源紧张的情况。如何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高校发展的一个难题。而组建科研团队,能够提高高校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采购以及资源闲置;并且使得科研经费更为集中,加快团队的科研平台建设。沟通协作机制既培养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研究生处于充满竞争、相互学习的管理机制下。团队内的研究生相互之间学习和竞争,能促进研究生科研素养的提高。同时,研究生进入科研团队,既培养了科学研究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为优秀的领军式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5. 科研项目能够培养创新能力,保证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科研团队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团队运作,其主要绩效就是产出科研成果,保证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中,能够不断启发研究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运用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综合分析评价能力等。通过整个过程的交叉融合,从而不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保证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在科研项目共享的过程中,又能很好地实现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保证科研绩效产出的最大化。
  6. 保障激励机制促进科研创新,有效推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科研团队具有一定的保障和激励机制,能够有效促进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激发其对科研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反复实践的热情。通过对科研团队中研究生进行制度化考核,量化研究生综合考评制度,通过整体考核和个人考评,同步推进研究生培养目标。在科研团队间及团队内部成员间同步加强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或硕博连读,奖励获得优秀科研成果的科研团队和个人。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通过学院、专业(学位点)、方向三级管理体制,以科研团队模式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交流,以及不同研究方向间的相互衔接,并且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及最终的归档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推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伍百潮,包健.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2]席海峰,李方伟.研究生科研团队的管理[J].科学咨询,2008(06).
  [3]侯光明,范建明.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绩效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35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