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教好数学“学困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志海

  摘 要:研究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找出有效的方法策略,交给他们有效学习的“钥匙”。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成绩。
  关键词:学困生; 分层教学; 跟踪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71-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研究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找出有效的方法策略,交给他们有效学习的“钥匙”。
  一、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对于他们的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有一个地主和一农民参加赌博,他们各押赌注一头牛。双方约定;三天后,两个人轮流在一张桌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上摆放同样大小的铜钱,规则是:每人每次摆一个,铜钱不能相互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边缘之外,摆好以后不准移动,直到谁最先摆不下铜钱谁就认输。农民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赢得了地主的一头牛。此时,就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农民的方法吗?”同学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就可以让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这节课。
  二、面向“学困生”,搞好分层次教学
   教学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教学中如果用同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解决这一矛盾。
   教学实践证明,每一个“学困生”,都可以追溯到是从某一个知识转化点,尤其是分化点开始的。一个分化点未解决,又加上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分化点,这些知识分化点的累积,就造成学习成绩差。这第一个知识分化点是一个最可怕的开端,它不仅联系到有联系的后继课程,更严重的是能够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尊心。因此,在分化点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接收状态,要善于为他们爬坡增设阶梯;另一方面,对分化点的教学,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精心安排,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程度和密度上,都要比教其他部分下更大的工夫。如可采用形象演示,分析对比,分散难点,放慢速度,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使学生既做到了深刻理解,又会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配合县教研室的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根据层次不同发给不同的“钥匙”,这样学生都能有一种成就感,拓宽心理情境,使学生热爱数学。
  三、针对“学困生”,及时跟踪反馈
   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形成期间,他们既想自立又不能完全离开教师的引导,否则就会出偏差。有些“学困生”的心智水平与生理发展没有同步,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定,对他们稍微放松,学习就会掉队。因此,平时作业错题严格要求订正,一遍不对两遍,甚至三遍,直到正确掌握,磨练其意志,抓反复,反复抓,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予以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
   比如:“提取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反馈过程的指导下,逐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关键在于找准方法、认真对待,交给他们有效学习数学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困难之门,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真正的教是为了不教,才是我们教育的宗旨所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