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孩子与我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国庆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强调: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采用的多种评价方式,很多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主观判断设计定夺的,较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或许有时候某种评价方式也确实激起了孩子的兴趣,但这样的评价方式,孩子还是处在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孩子作为评价的主体,其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指出: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在各类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因此,他们有权参与评价内容、方法的制定,只有尊重和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内心需求,这样的评价才能真正为孩子所接纳。
  这学期初,我与孩子之间偶然的一次关于“评价”问题的谈话,让我对评价作了一个更新更有效的尝试。
  一、与孩子座谈,倾听他们的心声
  本学年,我担任二年段的英语教学。开学伊始,我尝试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真实兴趣,但由于二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能力非常有限,难以用文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于是,我选择了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我不知道七岁的孩子,给我们老师留下怎样的印象,说实话,对于这次座谈的结果,我本来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只是想改变一下以往固定的调查方式,了解一下他们问卷调查上我没能读懂的答案。然而,座谈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座谈会上,孩子们大胆独特的见解、敏捷鲜活的思维、对我平常教学行为的“公然挑战”,不能不令我刮目相看。以下是我与孩子座谈的实录:
  我:老师上课经常会鼓励同学,这就是一种评价。大家想想,老师用了哪些评价方式?
  林同学:分贴贴纸。
  吴同学:Good,Good,Very good.
  赵同学:上课表现好的,发给小奖状。
  夏同学:每个模块都会背诵的同学,阶段考试可以免试。
  张同学:上课积极发言的可以得到小图标。
  曾同学:看哪一组表现得好,给各个小组记分数。
  ……
  我:那你们喜欢老师用哪种评价方式呢?
  洪同学:分贴贴纸,我把老师奖励给我的贴贴纸都贴在一个本子上。
  郑同学:分小奖状,每次老师分给我的小奖状,我回家都涂上了颜色,可漂亮了。
  林同学:我什么都不要,老师微笑着看着我或者拍拍我,我就很满足了。
  吴同学:当全班同学对我说Good,Good,Very good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棒。
  ……
  我: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你们现在想想,你们还希望老师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呢?或者说,对老师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夏同学:Miss Huang,你每次早读的时候都给读得好的同学盖一个图标,你在教室走廊里走来走去的,每次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偷偷看你一下,看你会不会给我盖一个图标,大家也都像我一样,这样我们早读就不那么专心了。我觉得你可以先记下名字,等早读结束再给大家盖图标。
  赵同学:Miss Huang, 每次上课,谁表现好,你就发一张贴贴纸,然后这个同学就在看他的贴贴纸,没有听课了,我觉得你课后再发比较好。
  夏同学:而且你那么早发给他,说不定他后来又在开小差了,你又不好把他的贴贴纸要回来。
  林同学:每次交作业的时候,迟交的同学,你给的分数和按时交的同学都一样,我觉得不公平。您可以在分数旁注上“迟交”两个字,他们以后就不敢迟交了。
  吴同学:每篇课文都要求背诵,太难了,大家都觉得很紧张。
  夏同学:我觉得应该让有的同学背诵,有的同学能朗读就行了,有的同学下周再读也没关系。
  洪同学:我希望你每节课不仅要评选出优秀的小组,而且还要说说,这节课,哪些同学表现最棒,把名字点出来。
  夏同学:对,最好每人发一张表格,让大家把奖励的图标和贴贴纸贴在上面,这样,大家就可以带回家,不仅老师高兴、同学高兴,家长也很高兴。如果只是课堂表扬,家长又没听到,光荣榜也只是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家长又看不到,还是不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
  吴同学:你一个学期才评选一次“英语小能手”,真是太难等了。
  ……
  下课铃响了,但孩子们似乎还有很多的话要说,他们还在争先恐后地发言。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样的谈话,我真想继续下去。等他们都离开了,我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既为能倾听到孩子们的心声而激动,为他们的智慧与灵气喝彩,又为自己日常教学中的疏忽而惭愧。我发现,孩子们对我平时所采用的评价方式,问题聚焦在以下几点:
  1.评价时机不太合适。
  2.评价不够准确,分层评价不突出。
  3.评价不够完整,点面结合不明显。
  4.阶段性评价次数太少。
  二、反思中探索,尝试新型的评价
  接下来的几天,我反复阅读与孩子们谈话的记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探索更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的评价方式。第二周,我设计了一张二年级孩子英语学习评价表。
  看上去,这只是一张普通的表格,但由于它综合了孩子们的意见与建议,在操作上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其所发挥的作用自然与以前不同。
  1.变“无形评价”为“有形评价”。
  一位孩子说:“最好给每人发一张表格,让我们把得到的贴贴纸贴在上面,这样,大家还可以带回家,不仅老师高兴、同学高兴,家长也很高兴。如果只是课堂表扬,家长又没听到,光荣榜也只是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家长又看不到,还是不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这句话让我很受启发。是啊,孩子多么渴望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快乐啊!设计一张表格记载成长与进步,就像孩子所喜爱的成长记录袋一样,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们还可以偶尔把它拿出来看一看、乐一乐呢,评价效果的延续性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表格分下去后,我向孩子介绍了表格的实施细则,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2.变“课堂分贴贴纸”为“课后印小图标”。
  座谈中,孩子的话提醒我,课堂分贴贴纸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它在带给孩子鼓励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当孩子的注意力被漂亮的贴贴纸吸引后,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于下面的课堂了。况且,这也只是评价孩子的一次发言或点滴进步,没有全过程评价孩子整堂课的表现。将“课堂分贴贴纸”改为“课后印小图标”,既有利于对孩子整堂课的表现作出全面恰当的评价,又省去了老师以往上课分贴贴纸造成的课堂时间和购买中的金钱浪费,孩子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得到了更有效的培养。
  3.增加阶段综合性评价的次数。
  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意志力也比较薄弱。以前,我一学期才评选一次“英语小能手”,难怪孩子们埋怨说“太难等了”。我们可以想象,当孩子不容易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觉得这样的荣耀太遥遥无期时,他们可能选择置之不理或者干脆放弃,评价的激励目的就很难达到。通常英语的一册书有10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的授课时间最多为2周。于是,我改为一个模块评选一次“英语小能手”,评价的依据就是评价表上各个模块所获得的图标数,并把他们的名单公布在教室后面黑板的“英语角”。这样,评价就显得及时有效了。能评上“小能手”的同学自然非常自豪了,总希望这样的荣誉能够保持,有的还特地带家长到教室去看黑板上的“小能手”名单,和家长一起分享成功的激动与快乐,没评上的同学也暗暗为两周后的下一次评选而努力。
  4.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很多老师在探究“评价”这个课题时,最大的困惑是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这学期我承担的是低年段的英语教学,评价形式以听、说、读、认为主,于是,我在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我告诉孩子:这学期,每三个模块将进行一次阶段测试,这个阶段连续三个模块被评为“英语小能手”的同学,该阶段测试可以免试;三次阶段测试均获得免试的同学,期末考试免考。环环相扣的奖励与期末免考的“至高荣誉”,让孩子的最佳学习状态得以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增无减,日益高涨。
  如今,当我每天看到孩子们兴趣十足地活跃在课堂上,我真的很感谢孩子与我开诚布公的那次座谈。我想: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的评价,目的都是让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学习,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促使他们在已有水平上更好的发展。而且,只有发自孩子内心需求的评价,才能真正为孩子所接纳,从而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这样,孩子拥有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才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才有美,有美的地方才有快乐。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探索各种更有价值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2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