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学教学探索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住锦
摘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好心理学教学对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通过结合教学实践及相关理论,提出了职业学校心理学教学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 心理学 教学
心理学专家指出:21世纪需要的是生理、心理、人格健全的人才,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坚强地面对困难、战胜挫折,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那么,心理学基础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何优化心理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探讨。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想要在职业学校开展好心理学教学,提高中专生的心理素质,就要求我们心理学教师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不但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心理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针对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开普查,帮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心理状态,并通过诊断、咨询和辅导的方式努力解决存在于学生中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二、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事实研究表明,尽管很多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是学生获得的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大都零零碎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有机的整体。鉴于心理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作为心理学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设计的内容应依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结合不同年级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既要照顾到课程的纵向、横向联系,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学生在阶段学习中能获得较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教师还应该注意,课程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前后呼应,能够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应用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总体来说,构建心理学课程体系要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适当增加与学生专业课程相关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创新型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核心教学内容――心理学,更应该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展开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学习风格以及思维方式制订相应的课堂目标,采取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情境式以及讨论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将静态教学变为动态教学,将封闭式的课堂变为开放式的课堂,努力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能力。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式教学
创设一种具有问题情境的教学环境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并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一些能够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制造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思索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继而调动脑部所有细胞,激发智力潜能,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又能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有效保持了教学生命力的持续性。
2.合作交流式教学
合作交流式教学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学会了如何关怀他人、体谅他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修养。
3.案例式教学
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是对于心理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更离不开这一观点的支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对周围人和事的观察,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味性的案例,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案例的始终,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评价、总结,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教学,因为经典的心理案例,是在比较特殊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具有典型性,能够科学和明确地解释心理学中存在的某些心理现象。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教学,利用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四、贴近专业课程,突出专业特色
在职业学校进行心理学教学还在于突出和贴近学生的专业课程,通过培养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促进其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概念叫做“迁移效应”,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来解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迁移效应与专业教学进行结合,不但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专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比如,在艺术专业教学中,动作技能占据主要地位,而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否又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动作之间的迁移对于动作技能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迁移现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动作技能的正迁移,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二是动作技能的负迁移,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的动作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起到了阻碍或干扰的负作用,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要紧密结合艺术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并穿插案例和实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识别和概括的能力,使学生认清迁移效应的两个方面,灵活运用动作技能的迁移现象,从而促进正迁移的发展,避免负迁移的出现,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多媒体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成果,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因此,在心理学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提高心理学教学效率。多媒体这一技术所包含的教学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需要,通过录像、视频、图片以及多种技术软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活跃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感觉和知觉”的教学中,通过播放形象生动的动画课件,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大量的“感知觉规律”以及“错觉现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压力。
综上所述,心理学是一门具有浓厚实践特色的心理学科,它不仅从事咨询和辅导服务,而且能够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广大心理学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讲究艺术手法,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加强心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争鸣,杨小兵,肖跃群.中专职校《心理学》教学中强化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10).
[2]丁怡,肖非,杨凌燕.国外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
[3]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刘重庆,崔景贵.我国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00(13).
[5]叶艳晖.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师心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