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在小说阅读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康劳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形似点的文章加以比较,有分析地进行阅读。下面笔者就比较阅读对揭示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谈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同一人物不同命运的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小说的主题
小说《范进中举》是成功运用对比手法的范例,我们对本文作如下比较阅读:
1.范进中举前的状况
中举前的范进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生活困顿、难以维持,即使中了秀才,也没有改变这样的命运,但苦读终生的范进不甘心,和同僚的人相约参加乡试,“因没有路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唾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到了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她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无奈,只得拿了家里唯一生蛋的母鸡到集市上去卖。这样贫穷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低下的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人理睬他,他丈人胡屠户骂他“现世宝”“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就想天鹅肉吃!”而范进只有“微微连连”。
2.范进中举后的状况
范进刚一中举,“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都米来的,也有提了两只鸡来的,”大家争先恐后地来讨好这新中的范老爷。特别是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一下子由倨傲变得恭敬起来,称她“贤婿老爷”“文曲星”,称赞他“才学高,品貌好”,百般讨好范进,在范进喜极而疯后,众人怂恿胡屠户,打醒范进,这时的胡屠户百般推辞,称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不敢动手。后来“胡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恶样子拿了出来”“一个嘴巴打将去”“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而且后来“不觉那只手也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弯不过来。”而且心中懊恼“天上的文曲星是打不得的,”“想一想,更疼的很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药膏贴着。”在范进往四起的路上,“胡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衣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撤离几十回。”而且作为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张乡绅也以极其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拉拢范进这位新贵,又是投贴,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又是攀交情。
通过以上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范进为什么那样热衷功名,是因为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截然不同的两种命运,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毒化了知识分子的灵魂,归根结底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的比较,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范进虽然吃尽了千般苦头,受尽了万般艰辛,看尽了人情冷暖,历尽了世态炎凉,但他却通过苦苦挣扎,从地狱一跃而上天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在封建教育而后科举制度下,像这样的幸运儿却很少,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命运是极其悲惨的,孔乙己便是其中的代表。
孔乙己终生苦读,但终于没有进学,在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安,他的肉体饱受折磨,灵魂备受摧残,“他身材很高大”而且写得一手好字,能给人抄书,原本有谋生的条件,但他鄙视劳动,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他死爱面子,至死不愿脱下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但却标志着他读书人身份的长衫。他迂腐麻木,说话不看对象,“对人说话总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迫于生计,所以,免不了做些偷窃之类的事,却还以“窃书不能算偷”之类的话来狡辩,但最终因为偷了同是读书人丁举人家的一点东西,“打了大半夜,打折了腿。”最后在众人的取笑声中离开,悲惨地死去,成为科举制度的殉葬品,至死没有觉悟,令人悲哀。
通过比较,我们认识到范进和孔乙己这两个人物,他们的命运虽然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灵魂都被封建教育所毒化,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因此,在揭露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罪恶这一主题是相同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有比较点的同一课文或不同课文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想象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能够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