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雪君

  新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秉承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真正将课堂教学从以“师”为本过渡到以“生”为本,取得了显著成效。要提高课堂效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学生的兴趣问题。因此,新课改下政治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政治课,以实现政治课智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政治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政治课堂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只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这一过程更真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情感熏陶,要求教师真正走到学生中去。如果教师平时说话轻柔一点,讲话语速慢一点,态度亲切一点,自然会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就会愿意与教师进行情感的沟通。总之,要以教师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提高认识。如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汶川、玉树等抗震视频,同学生一起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感观认识,使教学水到渠成。另外,情感熏陶并非情感灌输,而是引导学生“用心说话”。顺应教育的发展,政治教学应多点问题,少点教条主义。学生只有从内心出发进行思考、判断、选择,才会乐于学习这门课。
  二、创设学习新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传道”,而更注重“授业解惑”,教学方式也发展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开放模式。在情感熏陶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表示认同、愿意接受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尚未内化而转变为情感态度,只是暂时的;其表情行为上的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惋惜或反对也往往不固定,转瞬即逝。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对学生的这种情感进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兴趣
  高中生处于好奇心强、注意力易转移的青春期,对政治课的兴趣可能会不稳定,需要教师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对质疑的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让其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好所设问题的难度,过于简单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成效不大,而过难的问题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环境之中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相比较来说,学生与同伴的交流更易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对于一些单靠学生个体能力难以解决的知识或问题,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则可采取探究性学习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