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历史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长新

  认知心理学家把学习看作是信息的加工和储存,而信息反馈则是为了强化和检验信息加工与储存的状况。在历史教学中,信息反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历史课堂信息反馈是不到位的,甚至存在误区,历史课堂教学究竟应如何进行信息反馈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下面笔者将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备课运用预测信息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预测信息,即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单元基本特征、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课堂目标检测练习,预测出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根据以往教学所获得的经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际出发,优化教法,注重扶、引、放、收,巧妙安排历史课堂结构,引导点拨恰到好处。这样,既能让教师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失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游刃有余,又可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契机。
  
  二、信息反馈必须及时
  
  信息反馈贵在及时,否则时过境迁,作用就会太大减弱。如将学生做过的作业或试卷放置很久才去讲评,讲解时学生早已忘记做题时的感觉,一些错误的认识经过时间的沉淀也可能已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形成定势,进而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就会对后续教学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目标检测、反馈、矫正。
  
  三、信息反馈务必真实
  
  真实,是信息反馈的生命。有的教师上课,讲完某个知识点后总爱问学生懂不懂,学生都回答懂了,但这个信息极有可能是不真实的。作为教师,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联系多方面的实际,力争做到客观有效。面对几十名学生,不易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若想得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的反馈信息,教师就必须要注意反馈好、中、差各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而不能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就一味地提问好学生,冷淡中、差生,这样往往会欲速则不达。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反馈信息,当学生有了失误时,教师要指点迷津,矫正补救,帮助学生克服弱点、树立信心,发挥信息反馈的真正效用。
  
  四、信息反馈要多渠道
  
  要获取学生学习历史的真实情况,掌握反馈信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进行:
  1.表情反馈。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各层次学生的课堂反应。例如在讲授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时,许多学生的眼神是迷茫的,这表明他们没有领会教师输出的信息。这时教师应放慢讲授速度,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以排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2.语言反馈。教师针对学情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掌握反馈信息,也可让学生当堂讨论质疑,或用批改作业及试卷、课后交谈等方式掌握反馈信息。
  3.活动反馈。寓历史教育于活动中不失为掌握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而必要的策略。通过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办历史小报、展览图片邮票、参观当地文物古迹、排练历史知识小品、制造简单的文物模型等,使课堂内外衔接起来,既反馈了信息,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表述、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历史教学信息反馈也体现了同样的道理。历史教学仅仅依靠教师系统归纳反馈信息是不够的,要“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调控,使学生从完全接受教师的反馈逐步转变为进行独立的自我反馈,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历史”为“会学历史”。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将训练中出现的失误填入每次一式两份的错题集中,并及时对比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六、反馈信息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当代中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善于思考、自我意识较强、渴望被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在反馈信息时与学生平等相处,诚恳地和学生一同探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当学生回答问题思维受阻时,教师应耐心引导、鼓励他们。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在反馈信息时,教师应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鼓励、赞扬,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只有充分反馈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情况,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反馈能力,重视全体学生的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