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而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有赖于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如何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来阐述,希望能为读者作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点经验的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49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为我们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指明了方向和目标。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实效性
  落实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确定了教學目标后,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历史与社会实践。
  教师要结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历史、新闻图片、文字资料拓展历史与社会课堂,整合好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拓宽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1. 有效的讲授。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上课时,首先可以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好的讲授总是会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最后还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节奏,抑扬顿挫,富有变化,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2. 合理的提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以八年级《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为例,其重点是“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难点是“伊斯兰教创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阿拉伯帝国建立中的作用”。教师就要围绕这些内容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而那些太浅显的问题,或者过于困难的问题在课堂中应尽量少问。(3)提问应具有探究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和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在教授九年级《世界贸易组织》后,可以提些这样的问题:在国外频频对中国反倾销背景下,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存在哪些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请你为从事鞋类外贸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等等。像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余去探究,提高学生的能力。(4)提问应把握时机。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课堂时机:一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学生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3. 有效活动。课堂活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课堂活动时一定要注意采取的形式和设计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靠点点滴滴和长期持之以恒的教育、实践积淀、整合而成,平时的课堂训练和积累至关重要。因此,课堂活动一定要注意实效性,应以扎扎实实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为目标。
  4. 积极有实效的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地加以指正,使模糊的概念得到澄清,让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对学生学习上的不良表现不作简单的批评,而是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注意理解学生的烦恼与痛苦,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其他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5. 有效的作业。平时课后作业,练习或课堂的复习题都能体现课堂效率及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可追求数量多,要结合学生自身水平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让他们通过练习掌握讲授的知识和规律,举一反三,在优化练习中求快、求好,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教师责无旁贷。作为一线教师,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应认真学习、领悟、尊重科学的认知规律,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够开辟课堂教育教学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玉华.“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玉壶中学   325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