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智松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必须思考,“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无论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前提是必须思考,即为有疑而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基础。“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二、努力探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一)创造和谐环境,使学生敢问。
  我们不难发现,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敢说、敢问,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高年级,学生似乎变的少年老成,沉默寡言。学生不敢提问题,一是时间不允许,怕提出的问题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二是怕提出的问题没价值或太简单而受到同学的嘲笑。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然后指名回答――不允许自由回答,更不允许插话,学生回答错了可能还会遭到批评。久而久之,连会回答的问题学生都怯于举手了,怎么还敢主动提出问题呢?
  1.创设自由民主的提问环境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关键。
  用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代替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缩短老师与学生在地位上的距离,是创设自由民主的提问环境的根本。从老师自身,就要加强“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大胆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在师生之间相互提问、作答时,一定要做到态度和蔼,表情专注,应尽量多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的问题或答案,都要发掘其中可取的方面,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要严格禁止在言行上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有一次,我在教学“钓”这个生字,把“钓”写成“钩”,一个平时默默无语的学生举起了手,指出错误,于是我热情地表扬了他,这个学生信心倍增,在后来的学习中很有自信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是把学生带到老师预定的圈子里,求得统一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课前我十分注意和学生谈天,一起谈学习,谈动画片,谈他们想谈的话题,一起做游戏,努力形成一种亲近感,拉近感情的距离;课中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课后与他们交流上完课后的体会。这样,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渐渐地就会在课堂上敢于向老师同学提出问题。
  (二)激发提问兴趣,使学生想问。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如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的,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树林”呢?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执教者从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
  (三)拓展提问空间,使学生会问。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如果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这种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创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1.看题目,提问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可以凝视文章的条理、内容,围绕题目提问,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如:教学《田忌赛马》,让学生看了课题质疑,有的问:“田忌和谁赛马?”有的问:“田忌赛了几次马?”还有的问:“田忌赛马的结果怎么样?”提出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提的问题,仔细阅读课文,自己解答问题。
  2.找重点,要问题。
  每篇文章,都有重点词、重点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围绕重点词、重点句来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田忌赛马》一文中:“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围绕重点词“转败为胜”让学生提出问题。经过启发引导,学生提了很多的问题:“什么叫转败为胜?从转败为胜这词中可以看出孙膑这个人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不但可以取代教师对事件的分析,而且使学生明白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多动脑筋,才可以出现转败为胜的新局面。像这种方法,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
  3.看标题,思问题。
  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标点符号的运用往往不够重视,如果教学设计在学生不经意的标点符号做文章,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从省略号、引号、破折号、感叹号的使用方面发问,会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我在教学时比较注意这方面的引导,所以学生很会提这方面的问题。
  4.找矛盾,激提问。
  学生的情绪在平静的环境中不容易兴奋,他们的思维因此也不活跃。有矛盾,才有激情。如果老师能在课文中揭示矛盾,便会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思维趋于活跃。在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看似矛盾而实际并不矛盾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矛盾的地方并能善于思考,善于提问,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思考。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教师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在学生最近思维发展区内设计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组织、参与作用,建立在探索、实践、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培养起来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