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阅读是习作语言的重要渠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萍

  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积累语言材料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立足课内,着眼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内要以精取胜,课外要以博为佳;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课内阅读教学──语言积累和习作练笔的“主阵地”
  
  立足课堂,重视文本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主阵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确实,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许多课文,无论是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还是在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方面都能对学生的习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有层次、有步骤、有意识地读写结合、点化学法、以读导写、读中学写、仿中求新,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1.读懂文本的“亮点”,积累语言。
  积累是小学生写作的第一步,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能在习作中很好地表情达意。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最好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积累”意识,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亮点”,即文本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多读、多摘、多诵,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1)研读“课题”。很多文章题目特别吸引人,语言精练,高度概括。因此,引导学生研读文章题目也是提炼语言能力的一条途径。有的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有的文题点明了文章中心,有的文题揭示了事物特征。如《哪吒闹海》中的“闹”字就是文眼,“闹海”一词是全文的关键词,文章围绕“为什么闹海?怎样闹海?闹海的结果”三个问题展开,题目就像串着糖葫芦的那根小棒,把文章主要内容串了起来。再如,《黄山奇松》中的“奇”字,也是文眼,一字就突出黄山松的特征。引导学生读懂作者命题意图的同时提升了概括语言的能力,也积累了命题的方法。
  (2)品读“句群”。句群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材中有很多结构规范、句式整齐、语言优美的句群,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领学生赏读这些句群,也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如,《莫高窟》的第二、三自然段描写彩塑、笔画的语句;《草原》中描写草原美景的语言,等等。
  (3)诵读“语段”。教材中美文很多,脍炙人口的语段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段的意思,还要让学生品读、赏析、记忆、背诵,在此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模仿写作,真正做到积累运用。如,《黄山奇松》一文的第二自然段,《安塞腰鼓》一文激情如火的语言,等等。
  (4)悟读“文本”。在教材中,有很多文本具有深度和内涵,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这样的文章才有嚼头,值得我们去阅读、感悟、积累。因为学生学写文章,仅仅考虑结构和语言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使文章有思想,即灵魂所在,因此引导学生读懂文本的内涵,也是帮助学生积累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如,《莫高窟》一文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莫高窟里精美的塑像和惟妙惟肖的壁画,及敦煌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突出地位,学生阅读后,一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如《诚实与信任》一文,主要引导学生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2.找准文本的“仿点”,读写结合。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模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在有生命的东西之中是最善于模仿的。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模仿。”“仿”是一座通向“创”的桥梁。小学生学习写作模仿阶段必不可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例练笔,既可根据文中句式或片段进行仿写,也可根据篇章内容或结构进行仿写,(包括句式、句群、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详略安排、记叙描写、抒情联想等方面)。根据年级的高低不同,模仿的难易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以模仿句子为主,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例句进行句式训练。中高年级学生以模仿段的训练和篇章表达方法为主。
  (1)仿句段。即精心选择有明显特征的句段,让学生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抒怀联想等方面予以模仿,掌握不同的描写方法。如,在学完《我们爱您啊,中国》、《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之后,学生就可以仿诗中句式进行仿写,学《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的排比句后,也可仿优美句式进行仿写。再如,《花瓣飘香》一课以人物对话为主线展开叙述,对话形式活泼,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则省去了提示语。学后可以进行对话方式的描写训练。《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等课文中都有总分“段式”,中年级学生就可以仿段练笔,高年级学生学完《黄山奇松》一文后,还可仿第二段中描写三大名松“奇”的写法练笔,学完《莫高窟》一文后,可仿第二、三自然段介绍洞窟里彩塑、壁画的写法练笔,等等。
  (2)仿篇章。教材里有很多美文,短小精悍,文采飞扬,充满诗情画意。有的文章的结构章法、表现手法典型;有的文章内容可以触发联想。三年级中《赶海》一文写了儿童赶海的趣闻,尤以童心描述海边拾趣最为醒目,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中,可及时指导学生挖一挖自己生活中的“趣点”,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摸螺丝》、《捉龙虾》、《钓鱼》、《训狗》等习作训练。高年级学了《船长》后,可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了《詹天佑》一文,可以训练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特征的写法,等等。
  
  二、课外阅读延伸──语言积累和习作素材的“百宝箱”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千山万水,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曾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一点不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知道:“读”是吸收,“写”是输出;“读”是“源”,“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要想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是写作准备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1.教学生广泛阅读。给学生推选优秀阅读书目,明确具体阅读任务;一阶段后,还要让学生感受阅读反馈乐趣,再循序引导阅读深度;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专题拓展阅读。
  2.教学生摘抄写笔记。用名著、名刊感染学生,使之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边读边思,归类摘抄,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感悟篇章的布局谋篇;还可以让学生重点读一读、背一背、记一记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让学生在原文处作批注、谈感受,写评价。另外要求学生要经常翻阅,反复诵读,内化语言,积累素材。
  3.教学生习作中运用素材。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了素材,写作时也就洋洋洒洒,挥笔成文。写作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积累的素材。这种课外阅读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语言和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也可以算是对《课标》中说的“要重视学生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占有材料的方法”理解的一个方面。
  课内和课外阅读积累两者结合是“统一训练”和“自由训练”的结合,是“举一”和“反三”的结合,是“学习”和“运用”的结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