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更具艺术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冬花
课堂提问既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又是一门艺术,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功效。通过教学过程中灵活有效的提问,能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要有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能达到艺术的享受。所以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使课堂提问更有成效。
一、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设计问题应注意问题的“五个方面”:1.问题要具有趣味性。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从某种抑制状态下激发起来。2.问题要具有目的性。设计教学问题时,应服从教学目标,考虑使学生学到什么,思考什么,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3.问题要具有科学性。提问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要符合逻辑、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范围适中、概念准确。4.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回答启发性的问题不仅需要记忆力,还需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5.问题要具有针对性。也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与坡度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所提问题的坡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级而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设计梯度,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计一些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上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答案。实践表明,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意向。为使学生能顺利地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作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发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内容,也给教师和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
四、控制好发问的时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可以提问,但只有在最佳时机的发问效果最好。那什么时候才是教师最佳的的时机呢?就是当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悱”状态下的时候,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对教师的发问往往能入耳入脑,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要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五、提问语言要艺术化
提问的语言是教学语言必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的和重要的条件。课堂提问的语言要新颖,有趣味性,出乎学生的意料,才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简明,有条理,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提问的内容,抓住问题的要点;课堂提问的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要尽可能用生动、丰富的词汇,提问和解答妙趣横生,流畅自如,必要时,要语调愉悦,声音亲切柔和,且富有幽默感和诙谐性。
六、课堂提问注意非语言行为的适用
教师的体态、仪表、点头等非语言行为能给课堂提问提供有效的期待和影响,有时学生对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教师用期待的目光并说:“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会回答得很好。”学生冷静思考后可能就会回答正确。教师的非语言行为还有人际关系、空间距离等。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会使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空间距离适中使学生心情宽松、能冷静思考问题。回答提问,巧用眼睛,有助于课堂提问的艺术造诣增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恰当的运用眼神,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从学生的眼神变化和面部表情“理解”其无声语言。
课堂提问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这种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究与实践,才能卓有成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