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主质疑突破阅读瓶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庆玲
最近读了孙郁的杂文《语文课本的“信”与“疑”》,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题不仅在于课本的篇目选择的理念,还在于如何借助训练增加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生长出有趣的智慧和独立的意识,这才是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学要存有的色彩。”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我多么希望老师能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自己。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摸索,然后把方法教给学生。
如果我们只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文意,理解生词难句,概括文章要点,解答习题,鉴赏评价文章,自己不知道主动质疑,那么学习语文的兴趣则会大大减弱,甚至会认同“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的观念,其结果势必造成语文能力的退化。只要我们学会自主质疑,定能突破阅读的瓶颈。
那么,学会自主质疑有什么好处呢?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曰:“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孙中山先生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对此,古今的名人作了典范。孙中山不畏惩罚为的是不耻下问,宋濂立侍左右为的是援疑质理,鲁迅倍受责罚为的是“怪哉怪哉”。如果说阅读是一座宝藏,那么质疑则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如果说阅读是一座金矿,那么质疑则是钻探地壳的钢钻;如果说阅读是一束阳光,那么质疑则是汇聚光线的凸透镜。只有学会自主质疑,才能生长出有趣的智慧和独立的意识;只有学会自主质疑,才能使自己早已沉睡的儿时的记忆再次得以活跃;只有学会自主质疑,才能使已学六年语文的自己再次点燃激情。质疑是阅读的骄子,是求知的宠儿,更是生活中所向披靡的大将。
那么,怎么才能学会自主质疑呢?
一、跟着老师学习分析理解概括材料的方法,找到阅读的基本技巧,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内化成自己的能力。
二、须懂得一些发问的技巧。因为质疑是一种艺术,一种属于观察者与思考者的艺术。请看一些例子:
1.“假如法”――快速联系头脑中的一切事物,使之与阅读材料链接,并互相转化。这一方法可提高立体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能力。例如:(1)假如你有一双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你会怎样利用它?(2)假如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与藤野先生的性格换一下,会怎么样?
2.“例如法”――大胆地在阅读材料的某个点上加上新内容,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这一方法可以提高立体与发散思维能力。
3.“比较法”――找一个比原材料更好、更差或一样的内容,再比较其异同。这一方法可提高求异和逆向思维能力。例如:(1)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描写过雪后的景色,对比鲁迅的《雪》中的雪景,你认为哪个意境更美?(2)《五柳先生传》一文中描写的生活环境与“世外桃源”有什么不同?
4.“替代法”――把原材料的某部分舍去,用李代桃,偷天换日。这一方法可提高换元思维能力。例如:假如茨威格用事例写列夫・托尔斯泰,效果会怎样?
5.“想象法”――对原材料的某个要素展开想象,大胆补充。此法可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例如:《雪》一文中雪人面对访问它的孩子和消释它皮肤的晴天,它会想什么?
6.“组合法”――整合相关联的材料,以悟出新思想新事物新形象。此法可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例如:鲁迅《雪》一文中的“暖国的雨”、“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假如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7.“为何法”――对原材料进行破案式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一方法可提高还原和迂回思维能力。例如:(1)鲁迅《雪》一文中“天宇”为什么要用“凛冽”来形容?(2)鲁迅并不是很优秀,藤野先生为什么会喜欢他?
8.“类推法”――寻找与原材料相似的人、物、思想、感情。此法可提高逻辑与还原思维能力。例如:(1)《雪》这篇文章可用鲁迅自己的哪句名言来形容?(2)《马说》一文中要是当时汽车遍布,你觉得韩愈会找哪种事物来写怀才不遇呢?
三、形式要多样化。自己提问交给老师点评,找同学比赛,问后形成新认识,再形成文字向报刊杂志投稿,与老师协商举行质疑比赛活动,等等。
四、注意不要抄袭练习中的问题,问出一些“傻问题”、“多余的问题”。为此,提高提问能力是关键,增大阅读量是保证。
五、要精选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当然次数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葆学习活力。
实践证明,“质疑”能使自己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使教材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分析、研究、探索的基本材料,使自己在写作中生出独立的思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67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