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精\求活\求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爱平
教学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探索它永无止境,琢磨它其乐无穷。教学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从教师、教材教法、教境多维度构建,优化教学全过程,以秉承课改之路。
一、备课求精
备课求精,就是精心四研、四备。
(一)四研即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学法、研究学生。这四研之中尤以研究学生为重。研究学生除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外,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项研究分三步进行:
1.了解兴趣点,把握教学主动权,在备课中完成。
2.抓住兴趣点,推动课堂教学。
3.在课后活动中落实,既拓展兴趣点提高学生素质。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惊喜地发现有不少教学参考书也在悄悄地改头换貌了: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增添了实践活动这一环节。
(二)每节课必须做到四备,即备语言、备教具、备板书、备作业。教师的语言往往是教学活动的外衣,它能够通过恰到好处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备语言在这四备中是首当其冲的。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明确简练,还要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激发力、表现力,用富于美感的语言运筹教学过程,将思想教育内容融于提问和讲解之中,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和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收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语言有了感染力才会受听。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备好四种语言:
1.激发学习兴趣的“入课语”。所谓“入课语”顾名思义就是课文导入的语言。每上一节课,精彩不精彩,关键还在于教师要开个“头彩”。如在教授小说《药》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在上学期我们接触了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最先与最后》回忆一下,学习了这篇杂文以后,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没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2.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连贯流畅是一节优课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过渡语就是连接各个教学环节的纽带,因此备语言中过渡语也是应斟酌的。
3.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心里要有个“谱儿”,在适当的时候见缝插针,巧设悬疑,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拨开云雾见青天,这样的效果比“满堂灌”不知好上多少倍。
4.画龙点睛的“总结语”。不言而喻,总结是对一节课的小结,总结得好,会让课堂内容得以升华,内容戛然而止,意义源远流长。
二、讲课求活
不少教师在上课时都很讲究课堂的“活”,这在不少的公开课、观摩课中已是屡见不鲜。我所刻意追求的“活”,不仅仅表现在能看得见的外部的活跃,或是把课堂搞成游乐场,而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动作过程。真正的“活”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越是重点难点的地方越要放手让学生自学。比如教学《窗》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流程:
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从而引出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的启示,直接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说说在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接着深入剖析课文,采用情境渲染的方法让学生作为两位病人讲述自己的心灵故事,接下去评述两位病人,说说同样的窗口,为什么昔日的病友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三、课后求创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能力是课改的目标。而创造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教师有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学生。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去创造,在创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这仅仅是一个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做法:
1.巧留作业,培养创造意识。
2.学以致用,锻炼创造能力。
3.独立操作,激发创造热情。
4.环境熏陶,陶冶创造品格。
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案,它远远超越了教案本身,是对教案的扩展和延伸。它要求我们教师用开放、创新的心态来对待备课,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备课,使新课程标准及其反映的先进理念在备课中得以充分体现。教学相长,课改路漫漫其修远兮,讲三求,课改会改出活源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