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春宏

  摘 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性阅读思维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用积极的评价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因地制宜,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开放性资源;适时调整,给足课堂思维训练的时间和空间;精心备课,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预设、促进开放性思维的生成。
  关键词:思维训练 多角度 巧妙设疑 求知欲
  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同行们都深切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尤其开放性思维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程标准对开放性思维训练有明确阐述。《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第一,巧设疑,重引导。设疑启发是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质疑问题,使学生努力开动脑筋,独立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启发方法。在设疑启发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方法在于通过将设计的难易适度的疑难问题加以发掘、深化,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问题。例如苏教版八上《苏州园林》,课后就设置了一道开放性训练题:“……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会有别的思路吗?”在教学中,我把这一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生从说明顺序的分类思路出发,有的采用时间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有的同学采用空间顺序用移步换景手法写游记,有的则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更有同学大胆构思,变换叙述人身份,或导游,或旅游推广大使,或市民……异彩纷呈,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第二,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是主动追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日不断进行知识积累,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怀疑已有的学说,敢于打破陈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主张,敢于进行创造性实践。
  第三,适时调整,给足课堂思维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日常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很多时候受制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不得不把课堂上刚刚激发的思维火焰熄灭。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激情受到压抑,课堂气氛流于沉闷。教师顾此失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怎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当然,在思维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开放性思维训练的“度”,设计开放性训练题目必须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的训练。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把握好课堂,我们将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8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