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写作指导的“简”与“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日,笔者参加了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高中作文有效教学竞赛”活动,并有幸作为评委之一参与了全过程。这次活动由县内五所高级中学派出的六名优秀选手参赛,各位选手尽显解数,精彩纷呈,不过也有缺憾之处。整个活动下来,感触良多,这里我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就写作指导的“简”与“繁”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与同仁们共勉。
  一、单课指导:方法宜简,实例宜繁
  六位选手所选的上课内容各不相同,但在课型设计上却基本一致,就是“讲方法,看实例,动动笔,评评看”这样几个环节。在写作课堂上,讲、练、评、点相结合本身无可厚非,几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很扎实,临场应变能力也都不错。可问题是老师提供的方法太多,我数了一下,针对一个写作点,最少的一位老师提供的三种写作方法,最多的提供了八种写作方法。老师是尽可能多而全面地罗列本写作点的写作方法,大有将所有能概括出来的方法一网打尽之势。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多一种方法就多一条路,可在一节课上给学生讲上多种写作方法,排山倒海,学生应接不暇,看似满眼珠宝,走出课堂,脑袋沉沉,眼前金光一片,不知取舍。面对具体的作文题目,却不知所措,情急之下,老师所教之法,一概抛之脑后。“老师,你的‘蛙泳’、‘蝶泳’、‘仰泳’等招数再好我也使不上,还是用用我的‘狗刨式’,将800字的作文胡诌起来算事吧!”如果学生怀有这样的心理,就可以想见我们的写作指导课堂效益如何了。
  因此我认为,与其浮光掠影地介绍多种方法,不如在一节课上,讲清讲透一、两种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这方法,在写作时能够想到这方法,在运用时能够熟练自如,再配以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例中品味、琢磨、咀嚼、消化、吸收,形成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系列指导:分点宜繁,点拨宜简
  这次活动,选手们分别选择了“审题立意”、“打造语言”、“小小说写作要领”、“写作思维方法指导”、“细节描写”、“记叙文内容升格”等写作点,由于课题是自由选择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年级,所以谈不上序列。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一周两节作文课,的确需要作文教学的规划,虽然有人反对写作的序列化,至今我们基本没有见过一套完整的写作专用教材,但杂乱无章地训练,自然也不会取得好效果。就我们苏教版而言,必修的五本教材是按20个“人文主题”来遴选文章组织成各个专题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旨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为学生创建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编者在每一专题的后面都配备了写作指导,都是根据这一专题的主题及专题中几篇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来设计的,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依据本专题的文章来模仿,来创造。我们可以按照教材的专题顺序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做到阅读与写作的和谐统一,在这一过程中,要先让学生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表达与交流”中的具体要求,明确训练的方向,再融进对学生作文构思立意、选材用材、结构布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基本的规范指导,让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能够入格。待到进入选修教材的学习时,可以分文体进行系列训练,将写作点进行有序分解,明确每次训练的具体目标。
  下面我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可对学生进行这样的系列指导:
  1.整体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2.记叙文的审题。
  3.记叙文的选材剪裁。
  4.记叙文的叙述方法。
  (1)顺叙;(2)倒叙;(3)插叙。
  5.记叙文的人称技法。
  (1)第一人称;(2)第二人称;(3)第三人称;(4)人称的综合使用。
  6.记叙文的描写技法。
  (1)人物描写:①肖像描写;②语言描写;③行动描写;④心理描写;⑤细节描写。
  (2)景物描写。
  (3)场面描写。
  7.记叙文的谋篇布局。
  (1)时序顺进式;(2)片段组合式;(3)一线串珠式;(4)对比映照式;(5)以景寓人式;(6)一波三折式;(7)代物立言式;(8)设悬解悬式。
  8.记叙文的语言打造。
  (1)添枝加叶;(2)锤炼词句;(3)化用诗词;(4)用形象表现抽象;(5)富有意蕴;(6)以简驭繁。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详有略地指导,对每一写作点的理论阐释尽量简明,少用专业术语,方法介绍要简练,多配以实例性文章供学生阅读、借鉴。
  到了高三,我们可以在对学生作文整体指导的前提下,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说明》中对“写作”的十项分点要求进行分项训练,最后阶段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觉得自己在写作的哪一方面薄弱,就强化哪一方面的写作,老师可根据学情进行有重点的写作强化指导。
  我很不赞成那种大而无当的写作指导,曾经听了一节题为“如何写记叙文”的作文课,老师发下来两张8K的讲义,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内容,学生看一遍至少得20分钟,老师还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解。一节课下来我都听得云遮雾罩的,不知学生的感受如何。我想面对如此庞大的题目,一两节课是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写作指导的。如今的网络非常便捷,随便这么一搜索,你想要的资料便滚滚而来,如果不加以慎重地筛选就这样拼拼凑凑胡乱地印发给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我们在训练时每次可以只突出一个训练点,尽量让学生把这一点训练到位。在编写作文指导材料时宜简练,三言两语,点到为止,长篇大论会导致重点不突出,学生看着也厌烦,看完了还不得要旨。
  实际上,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下,根本上还得取决于他思想的深度和语文的综合素养。打个比方,在平时的写作指导中,我们所教授的方法就是“降龙十八掌”的前十七掌,一招一式就是其中分解的动作,我们只要讲清楚每一招式的动作要领,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自己去练习,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训练扎实,但要知道最后的那一招并不在老师手中,而在于学生熟练掌握了前十七招,能根据实际需要以综合、变化、重组、创新等多种形式拼出力气打出那致命的第十八招,从而达到克敌制胜、征服读者的效果。而写作从来就不是一项僵死的技能型活动,她融进了个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国家民族等多个方面的看法和理解,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鲜明的个性色彩,鼓励学生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多写写“我”的经历,“我”的见闻,“我”的观点,“我”的感悟,从“我”的视角来看世界,做到“以我观物,物皆着我色彩”。
  三、学生练笔:整篇宜简,片段宜繁
  大家看到这里,可能会对我的观点有所反驳:一学期共计才多长时间,你把写作点分得这么细,来得及吗?我们知道现在的语文考试在写作上基本就考一篇大作文,取消了片段写作。老师们也紧跟其后,作文课上也只练习大作。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许多学生还是慎重的,甚至于有些学生还存在着“端起架子来,我要写作文了”的虔诚心理,庄重之余,更多了思想上的拘谨和惶恐。一周一作,学生疲于应付,有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同学甚至前一篇作文还没写好,后一篇又赶过来了,左支右绌,捉襟见肘,狼狈不堪。因而我认为,写作的分点在于让学生对写作有一整体性的了解,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点进行片段训练、拟写提纲,而不在于一定要写成符合考试字数要求的完整篇幅。在这次活动中,六位选手都选择了片段训练并适时讲评,很有实效。
  再说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写作上质的飞跃需要量的积累,随机片段练习对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懂得小商品市场、二元超市生意兴隆的原理,就不难接受写作的片段训练了,卞之琳的《断章》就那么灵感偶至的四句,同样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因而鼓励学生多进行片段练习,养成多想多写的习惯,既能为整篇作文积累素材,又培养了自己遣词造句、运用迁移的能力。我们在阅读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上阅读学习是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写作的过程,对于课文中精彩的写作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模仿和评论,课堂上来一段仿写,写上一段点评,说上一点感触,这些都是写作的训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相信这样的训练会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作文评讲:重点宜简,评析宜繁
  由于学生的写作层次不一,在一次习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每次都是对学生作文进行全面撒网式的评讲,学生不明重点,不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有效地分析,一些缺陷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就不能避免或进行有意识地弥补,这样的训练自然不会有好的成效。我想就整个班级的评讲而言,课堂的重点就是训练的那一个点,个别学生在其他方面有问题的可单独指导。在随堂训练时,尽可能地在当堂评讲,因为立竿见影的做法学生是很愿意接受的,老师也容易发现问题,及时掌握情况,便于指导和调整学生的思维。在做整篇文章评讲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出示评讲点――作文题和写作指导回顾――整体评价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适当整改――精彩回眸(欣赏点评精彩段落和优秀作文)――病文修改――课堂总结――课后进行作文升格(再度修改或者重作)。其中“病文修改”这一环节是评讲的重点,先看其整体的构思立意,共同分析其问题所在,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如何修改就符合要求了,再看文章的细部,比如有无错别字、病句、标点书写和使用是否正确、上下文是否衔接等等,做到修改一篇,过关一篇,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训练的写作方法。
  以上是我对写作指导 “简”与“繁”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执术》中说:“文场笔苑,有术有门。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遨遇。”意思是:写文章是有方法的,按方法写,就如象棋大师一样,每盘必赢;不按方法写,就像赌博,只能靠运气了。周涛先生在《文章武谈》一文中也提到: “文章有文理,死往里写不行,越写越不开展。应该学习采石工,掂量一番,查找一下,揣摩清楚,寻到新鲜、突兀、便于展开的入笔处,然后下笔,左右逢源。”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们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是在尽我们的本分,对“简”与“繁”关系的处理问题,能体现指导的效益和教者的智慧,我们要尽可能地少一点空洞的理论指导,多给学生一点写作的空间和阅读的时间。让他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知道在写作指导上“不作为”是失职,而“过度作为”同样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和才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5839.htm